作者:石海洲.
55年前的2024年12月22日,**發出了“有知識的青年要下鄉接受貧中農再教育”的偉大號召,全國1600多萬城市知青下鄉排隊,參加集體勞動。 到2024年,知青管理形式由原來的分散聚居改為集中管理,延安財貿系統應屆高中畢業生被安插到延長縣四個生產班組,也改為由有關單位每年輪流派幹部對知青進行家長式管理。 地區百貨公司給了我這個“光榮的任務”,讓我不僅獲得了“知青隊長”的稱號,還彌補了參軍前沒有“上山下鄉”的教訓。
2024年1月1日,我騎著單位指派的自行車,赴崗就職。 班組長讓我和駐公社幹部住在乙個土窖的洞裡,在專門為駐村幹部和縣公社幹部開的幹部爐子裡吃飯。 後來覺得這太特別了,就乾脆和七個男知識分子擠進乙個坑里,放在知識分子爐子上的大鍋裡攪拌。
當時是“全國農業村”,蓋頭坪生產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記得最響亮的口號是“白天辛勤勞作,晚上奮鬥”,凌晨五點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 除了一日三餐,其餘時間都是工作時間。畢竟我是軍人出身,我為知青的兄弟姐妹們感到難過,每天主動挑起挑水的任務。 第一次不熟悉水路的時候,天色很晚,天黑了,乙隻腳踩在空中,掉進了乙個石頭做的深坑裡,左眼角有一厘公尺長的傷口,鮮血流了出來。 就算短了一公釐,恐怕我的左眼球也會專心致志。
團內知青32人,男工8-10分,女工6-8分,1分可8分。 按照當時平均8個工點計算,每人每天掙6毛錢和4毛錢,這是每個知青除吃喝、懶惰之外的日常生活開支。 沒飯吃的時候,我組織知青挖野菜,有時騎著自行車到延安市去買,每天來回170里程冬天,我醃了幾罐酸菜,煮完後連豆腐渣都捨不得扔掉。 “洋薊雞蛋辣醬、苦香草、大蒜、玉公尺黃”,這是知青生活的寫照。 每個人最快樂的一天,就是每個月十天的“知識青年研讀日”。 在這一天,我通常會在早上安排乙個小時看書和報紙,了解時事政治新聞,其餘時間處理個人事務下午組織文體活動,在團隊或公社參加球類歌唱比賽傍晚最熱鬧,大家宰一頭肥豬,紅燒肉管就夠了。
為了活躍知青點和站的文化生活,我在擔任知青隊長期間,還組織組建了一支一流的思想宣傳隊伍,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排練和演出。 記得延安大劇院為地方金融貿易體制幹部職工演出時,千餘人大劇院座無虛席,掌聲不斷。 時光荏苒,轉眼間,知青隊長一年後就去世了。 當我擁抱大家說再見時,我不禁哽咽,流下了眼淚,真切地體會到“農村是一片廣闊的世界,可以成就偉業”!
2024年夏,紀念知青下山下鄉40周年大會在蓋頭坪村舉行。 一直在這裡排隊的知青們,身著制服,扛著捐贈給村里的影印機,一大早就從延安驅車而來。 村民們也早早來到村里迎接他們,敲鑼打鼓,飄揚著五顏六色的旗幟,橫幅上寫著“熱烈歡迎知識分子青年回家”,村樂隊奏響了歡迎歌,隊部的桌子上擺滿了瓜、果、花生、紅棗。 獨唱載舞,八仙橫渡重洋,大顯身手,氣氛熱鬧非凡最後,隨著《大搖擺隊》的嗩吶聲,現場的男女老少扭起了秧歌......陝北地區
石製海船,陝西公尺志縣人,2024年10月12日出生,中學部成員,大學生。 2024年12月,他加入了北方空地對空飛彈部隊。 2024年3月退休後,被派往延安百貨公司工作,歷任延安百貨公司業務員、調動員、採購員、總業務員、副科長、經理、延安財貿公司經理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