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授予的57位開國將領中(包括後來授予的兩位),說到“三陽”,可以說是人人皆知,無人知曉。 他們是楊德志、楊成武、楊勇。 他們三人有“三楊開泰”的說法,他們都是軍團級別的指揮官,都能打得好,都有偉大的軍事功績。 但在57位開國將領中,居然有一位姓楊。 雖然他的名氣遠不如“三陽”,但他也很有傳奇氣息。
他就是開國將軍楊志成。
有趣的是,大名鼎鼎的“三陽”其實並不是職業班出身,但都成為了帶兵作戰的將軍,而楊志成是正規的黃埔職業班,而他和許光達、張宗勳、宋世倫等人處於同一時期,都是第五時期。 雖然都是專業背景,但楊志成的人生發展道路卻和那些人完全不一樣。
和其他人黃埔人一樣,楊志成的軍旅生涯起點很高,在南昌起義期間擔任連長。 後來,他跟隨**來到了井岡山,從此,他一直在朱和毛手下作戰。
楊志成雖然出生在黃埔,但最終轉行從事後勤工作,主要的轉折點是在一次戰鬥中負傷後,因身體原因離開了一線軍指揮,轉而從事後勤工作。
他開始直接在***的領導下,負責紅四軍的後勤工作。 楊志成成為紅軍第一位“大管家”。 或許,他生來就是從事物流“物資”的,所以他與物流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時,他也注定要過著為我軍後勤工作奠定基礎、奉獻一生的一生。
在朱、毛的領導下,楊志成開展了紅四軍的後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2024年4月,楊志成籌得5萬元,建立了臨時被子廠。 他“帶領全廠職工日夜加班,製作了4000多套帶領導徽章的灰色軍裝、紅色五星軍帽、挎包、綁腿,讓紅四軍第一次穿上紅軍穿的軍裝。”
**稱讚後勤同志幹得好,還說:“只要條件允許,我們紅軍就會打扮得更漂亮、更強大!”
不僅如此,楊志成領導的紅軍後勤工作還創造了其他幾個第一:“打通了紅軍第一郵政通道,建成了紅軍第一電信系統,提出了紅軍第乙個後勤供應標準,創辦了第一所軍事後勤學校”。
2024年4月至2024年7月,楊志成以瑞金、寧都為中心,開通了建寧-廣昌-寧都線五條軍站線建寧-石城-寧都線;東皮-蘿口-寧都線;招賢納士-黃陂-寧都線;瑞金-寧都線。 把軍站線建設成為連線瑞金首都與前線、四通八達的'傳輸網',把《紅色中國日報》出版的《紅色中國日報》、中央軍委《紅星報》等報刊、書信、郵包發到各地、各地部隊。可以說,楊志成在紅軍時期組織開展的這些後勤工作,是很有開拓精神和開拓性的,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我軍的“後勤之父”。
抗日戰爭期間,楊志成主要在蘇聯。 2024年回國後,楊志成任東北民主同盟軍後勤部政委。 在組織領導保障東北解放戰爭的後勤工作的同時,他組織建設後勤學校,開展軍事生產,為東北軍的物質建設奠定了基礎。
2024年,楊志成擔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為東北戰略區建立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說,2024年3月,**等人從西柏坡進入北京,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時,穿著楊志成派來的皮大衣。
從事物流工作多年,楊志成具有豐富的物流實踐和理論。 他曾經說過:“我們叫後勤,但其實有些工作必須在前線做,已經不夠保證兵馬不動,糧草先走。
當他於2024年被授予頭銜時,他被授予將軍軍銜,以表彰他對後勤的巨大貢獻。 對此,楊志成平靜而真誠地說:“革命的這幾十年,我全心全意地工作,但與其他同志相比,我可能做得還不夠。 幾乎所有被授予將軍軍銜的其他士兵都在解放戰爭中擔任軍團指揮官和政治委員。 在解放戰爭中,我沒有擔任指揮官或政委,但我也被授予將軍。 有了黨的肯定,我非常滿意。
他非常低調和簡單,他非常隨和,非常大方。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真誠地為我軍的後勤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