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重新浮出水面並愈演愈烈。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當地時間12月3日,以色列軍方宣布在加沙南部發動攻勢,將地面行動擴大到整個加沙地帶。 11月22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停火協議為和平帶來了一線希望,但更大規模的襲擊表明,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未來仍然陰雲密布。
12月3日,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巴勒斯坦,並將戰爭擴大到整個加沙地區,巴以衝突愈演愈烈,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以色列和中東國家似乎從未和平相處過,2024年5月14日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建國後的第二天,即15日。雖然在美國的支援下,以色列贏得了接下來的五次中東戰爭,在中東站穩了腳跟,但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以色列的戰爭從未停止過。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中東國家仍對以色列懷有敵意,小規模摩擦不斷,以至於這裡爆發了這場大規模的巴以衝突。
以色列建國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戰爭無時無刻不在打,那麼為什麼以色列要找乙個糟糕的選擇,在被強大敵人包圍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難道是因為這是他們所謂的家園嗎?以色列的國家地位並非獨一無二。 也許與許多人的想法相反,以色列的原始位置並不侷限於巴勒斯坦,在某些地方,它甚至比嚴重缺水的沙漠遍布的巴勒斯坦地區更具地理優勢。 歐洲國家一直有反猶太傾向,這還不能怪歐洲人,猶太人善於做生意,很多猶太人投機投機,把手指弄得亂七八糟,造成歐洲市場的混亂,這讓整個歐洲都相當頭疼。 因此,所有歐洲國家都想解決猶太人問題,而當時的世界是由歐洲人決定的,而作為當時世界上海外殖民地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個棘手的問題自然首先落到了英國人的手中。
1903 年,英國殖民事務大臣、後來的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 (Neville Chamberlain) 提出了一項建立猶太人家園的計畫,該計畫將英屬東非的烏干達部分地區劃分給猶太人。 從地理上看,烏干達是猶太人建國的好地方,降水充沛,水源豐富,植被茂密,自然環境優越。 但最大的問題是烏干達地處非洲東部,沒有出海口,遠離當時猶太人主要活躍和集中的歐洲,而非洲經濟不發達,這個地理位置遠離國際經濟**中心,讓擅長經商的猶太人不喜歡它, 所以在2024年舉行的第六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上,烏干達未能通過,非洲逃脫了。
烏干達地處東非,與世隔絕,無法出海,對擅長經商的猶太人非常不利,時間到了2024年,德國打敗法國,法國的很多海外殖民地自然成了德國的腰包,緬甸和德國掀起了一股反猶太運動浪潮,德國計畫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定居猶太人。 它面積6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東海岸的世界第四大島。 面積廣闊,物產豐富,風景秀麗,人口稀少,完全是世外桃源。
馬達加斯加島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完全是與英國人談判態度不同的世外桃源,德國漢斯頗有其威逼意。 1940 年 8 月 15 日,被譽為納粹德國“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發布備忘錄,提議每年在非洲重新安置 100 萬猶太人,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後續計畫是將所有猶太人從德國和德國占領區運送到馬達加斯加島。 但是,由於馬達加斯加島離歐洲太遠,運輸成本太高,所以不得不放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隨後選擇了一種成本較低的運輸計畫,即將猶太人運送到集中營進行“完全重新安置”。
馬達加斯加島的缺點是離歐洲太遠了,除了考慮重新安置猶太人的歐洲國家外,在遠東,日本人也有這樣的計畫,但和歐洲國家一樣,日本人也有自己的計畫。 早在2024年,沙皇**和後來的蘇聯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反猶運動。 在 1903 年 4 月 6 日發生在基希訥夫小鎮的反猶太暴行中,有 45 名猶太人被殺,86 人致殘,500 人受輕傷,1,500 所房屋和商店被洗劫和摧毀。 這一事件之後,大批猶太人遷往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地區。 2024年,日俄戰爭爆發,**人民的反猶運動導致許多猶太人資助日本,最終為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勝利奠定了經濟基礎。
* 納粹上台後,德國是大規模的**猶太人,許多猶太人來到中國避難,東北自然成為猶太人聚居地。 為了更好地吸引猶太資本,2024年“9·18”事件後,日本制定了河豚計畫,其主要內容是推動猶太人在哈爾濱等地定居。 其目的是通過亞洲的猶太人吸引猶太資本並改善日本與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係,當時亞洲的許多重要戰略資源都依賴美國的出口。 然而,隨著2024年12月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柏林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日本人翻臉,強行掠奪日占區猶太人的財富,計畫流產。
在南美洲,猶太復國主義者還考慮了670,000平方公里的巴塔哥尼亞高原,該高原也得到了英國和法國的支援,但由於靠近南極圈,緯度高,環境惡劣而被遺棄。
巴塔哥尼亞高原靠近南極圈,地理環境是以色列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根本原因。 經過多次折騰,時間一眨眼就到了二戰的尾聲,這時美國人採取了行動。 美國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行動是有原因的,二戰後,歐洲國家普遍衰落,而美國本身並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戰爭期間大量的財富和資本流向了美國,其中就包括猶太資本,當然,美國也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而此時的世界,是美國和蘇聯說了算。
二戰後,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市場極其繁榮,美國選擇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辟的地點,猶太人欣然同意。 兩人一拍即合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首先,巴勒斯坦地區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巴勒斯坦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匯處,緊鄰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控制巴勒斯坦是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對控制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此時,世界已經處於冷戰前夕,美國和蘇聯在全世界競爭,美國沒有占領蘇聯。 而本來就擔心沒有占領的美國,自然也看到了猶太人復辟的自然原因。
以色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也可以利用美國的心態來實現收復國家的夢想,並且可以通過這個戰略位置更加方便,這有利於猶太人民建國後的發展。 其次,巴勒斯坦地區靠近歐洲,與地區格局密切相關。 將猶太人安置在巴勒斯坦,無異於在阿拉伯世界插了一顆釘子,可以阻止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和崛起,以免其在未來發展成為歐洲甚至美國的強大戰略對手。 要知道,公元628年,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成立,然後整個歐洲都在它的陰影下顫抖了幾百年。 在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整個中東、北非、土耳其和西班牙都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地中海幾乎成為其內海。
在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中東盛產石油。 中東早在二戰時期就開始開採石油,二戰結束後,隨著全球工業的發展,石油的作用日益凸顯,控制巴勒斯坦就等於控制了世界工業的能源命脈。
中東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儲量,掌控著世界能源的命脈 最後,巴勒斯坦據說是猶太人祖先居住的地方,而且離猶太人定居的歐洲很近,所以搬遷方便,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強, 而耶路撒冷,三教的聖地,在巴勒斯坦,占領耶路撒冷,將奪取三大宗教的制高點。
三教聖地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現在以色列已宣布其首都,因此可以說,在巴勒斯坦地區恢復猶太國家對以色列和西方國家都非常有利,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建國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猶太復國主義的建國夢,而是一直由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始終是西方國家在中東利益的代表和執行者、捍衛者。這種身份和地位,自然是敵視中東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 中東的五次戰爭和持續數十年的巴以敵對狀態,實際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中東國家利益衝突的具體表現。
今後,巴以局勢將繼續由這兩大集團的利益主導。 但不同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美西方的實力在中東地區開始呈現出侵略擴張的趨勢,而中東國家只能自保。 面對逐漸失控的巴以局勢,如何與中東國家打交道,成為當前中東國家最緊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