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30日電(記者王磊)紅花映在西關,一首橫跨山海的“桃梅之歌”
新華社記者王瑞平。
幫忙上山,做夢上海。
好的獎金會帶來好的獎金,藜麥里的好花生。 好花生在帶刺的藜麥樹上,哪一是陽光明媚,哪一是紅色......12月29日晚7時30分,布依民歌《好花紅》在廣州西關外中文學校藝術節上演唱,全場雷鳴般的掌聲響起。
這些受邀表演的師生來自貴州省龍里中學,精彩的表演也是他們千里遠赴、雙向奔赴的“禮物”。
對於我們學校來說,我們的孩子從未有過這樣的時光,他們很自豪能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藝術帶到廣州這個大都市。 貴州省龍里中學領導教師、工會副主席劉林說。
真的很棒!這些少數民族孩子自信大方,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 一位在觀眾席上表演的學生的家長稱讚道。
作為廣東省教育百家協同援建示範學校,自2024年以來,廣州市西冠外中文學校與貴州龍力中學開展教育合作交流,兩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等方面緊密合作。
自2024年結對以來,龍里中學成功獲得省級二級示範高中稱號,在高考成績、美育、教學管理等方面水平穩步提公升。
2024年12月,在龍里中學成立“廣州何小藝名師工作室-東西方教育協作工作站”和“荔灣區何曉藝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東西方教育協作工作站”,兩所學校探索合作,打造新渠道。
我的兩個工作室中,乙個專注於專業教學,另乙個專注於家庭教育。 當地留守兒童較多,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希望工作室的成立能夠促進當地家庭教育的發展。 廣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西冠外中文學校校長何曉毅說。
教育幫扶是改變落後地區教育面貌的重要一步,是“輸血”向“造血”功能轉變的助推器,能夠促進地方教育的內生發展。
近三年來,粵貴兩國不斷深化拓展合作領域,兩省在人才交流方面雙向互動,教育、醫療、科技等重點領域人才交流空前。 截至目前,廣東已有1204所學校、330家醫院結對,幫助貴州1419所學校、374家醫院。
我們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雙向互動,教與學。 西關外漢語學校副校長全淼介紹,兩校通過互訪、“團式”協助等方式,派出骨幹教師和行政幹部走訪、學習、交流經驗,讓協作實現有效互動,對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有了更多支援。
廣東省粵貴合作工作組公布的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廣東共選派黨政幹部221人次、專業技術人員2192人次,貴州選派交流幹部432人次、專業技術人才3154人次赴粵。
29日晚9時許,燈火通明的西關騎樓街,生機勃勃,璀璨奪目。 龍里中學的同學們獻上了經典的苗族舞蹈《一抹紅》,他們身著華麗的民族服飾,舞姿輕盈柔美,台下師生們為遠道而來的嘉賓們報以長長的掌聲。
孩子們為這次演出刻苦練習,在交流中,他們與廣州的同學一起學習和生活,結識了新朋友,開闊了視野。 劉林說。
當前,東西方合作越來越緊密,合作領域越來越廣。 廣州西關外國漢語學校黨委書記塗秋元表示:“懷著對山海的深厚熱愛,美育是連線兩所學校、相互學習的重要環節,讓東西教育合作成為山海雙向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