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後,台積電成為目標,美國企業5000億美元交易或將損失殆盡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除了晶圓製造工藝發生巨大變化外,全球晶圓產能佔比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歐洲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其歷史資料佔2024年全球矽片總產能的24%。 可以說,當時全球四分之一的產能掌握在歐洲人手中。
但如今,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晶元產能還不到全球晶元產能的10%。 造成這種混淆的根本原因在於,歐洲以汽車產業為中心,而這些涉及晶圓製造工藝的產業並不是很重要,而英飛凌、恩智浦等半導體巨頭也不在歐洲,因為它們所接觸的晶圓製造工藝大多是成熟工藝,因此歐洲的晶圓產能逐漸下降。 可能是在對現狀不滿意之後"爭奪",歐盟決定撤回430億歐元的晶元融資,將其份額從不到10%提高到20%。
雖然這些晶元法案補貼已經提出很長時間了,但直到最近,歐盟才正式宣布通過。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當時晶元法案的罕見目標。 據悉,歐盟準備開放"晶元外交",覆蓋台積電所在的區域。 這種將地區直接納入歐盟立法的情況非常罕見,台積電是其最大的目標。
尤其是在尖端技術方面,畢竟除了提高歐盟對晶元的補貼比例外,還有一點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設計和生產先進的晶元,現在尖端技術的發展更加重要,這是台積電不應該忘記的。 此外,在歐盟積極邀請台積電建廠之前,台積電也表達了有相關計畫的意向。
歐盟對台積電的重視應該是乙個不需要太多論證的話題,而在這其中"罕見"法案出台後,這個理論就更清晰了,相比之下,超過5000億的美國公司可能會被浪費掉。 要了解歐盟CHIPS法案的程序,應該記住,當歐盟承諾提出晶元補貼時,背後有兩大巨頭。 其中之一是ASML,該公司曾公開談論歐盟的CHIPS法案。 而另乙個是美國半導體支援的重點——英特爾。
在晶元法案的最初跡象出現後,英特爾將利用這場勝利"加火"。英特爾願意在未來十年內在該地區投資800億歐元,其中約50億元將用於在其所在國家建設新的晶元工廠。 而且,英特爾的擴張計畫比較豐富,包括研發、晶元製造、封裝等環節。 從這樣的安排和投資來看,英特爾也開始對歐盟的晶圓補貼有了清晰的認識。
本來,歐盟對英特爾也很重要,去年7月,英特爾宣布第一階段投資200億美元建廠,但也表示是尋求相關資金支援的地區。 顯然,他們說服了歐盟的意識。 只不過,如今歐盟對晶元的立法已經很少見了,英特爾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台積電無法比擬的。 在先進技術差異太大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劣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旦英特爾改變投資理念,那麼歐盟其實會浪費這麼大的投資。
換句話說,這對歐盟來說是一種損失,因為台積電很可能不會在歐洲等地區投資更先進的工藝,至於英特爾,那就不可能說了。 您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