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如今,基層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些單位的牆壁和門上掛滿了越來越多的標誌,大大小小的幾十件。 不少人反映,這些地方只負責掛牌,但相應的工作和服務卻跟不上,掛的牌子越多,面臨的疑惑就越多。
“掛牌”的初衷是讓群眾認可、做事,同時突出某項工作的長期性和重要性。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品牌已經演變成工作的“盾牌”,在一些幹部眼裡,有些工作是否落實,不管是否先掛牌都能完成,似乎這是工作最大的痕跡,能夠幫助單位在各種檢查中順利進行, 甚至獲得一點專案資金。
久而久之,以品牌來開展工作,以品牌來處理工作成為“常態”,各類領導班子、辦公室等往往是一組擁有多個品牌的人,太多的品牌讓身兼數職的鄉鎮社群幹部難以應付, 而圍牆不專心,進而又導致群眾辦事難、做新問題,最後“品牌”成了群眾口中的“偽裝”,不僅加重了基層幹部考核問責的壓力,也把實用主義誤認為是民。
基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群眾,要糾正“牆滿品牌”現象,必須整治其背後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問題。 自上而下為基層“除名”減輕負擔,上級部門在檢查考核或推動落實工作時,科學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做到不看品牌看服務,指出問題看實效, 考核的實實在,傾聽人民意見、解決人民群眾困難、溫暖人民心靈等方面。同時,廣大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治成就觀,牢記為民服務,付諸行動,減少品牌,提高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