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新加坡12月30日電(記者劉春濤)新加坡人非常熱衷於“吃”,能夠吃到各種人氣繽紛的美食也很幸運。 小販中心(也稱為“熟食中心”)已成為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提供各式各樣的美食。 新加坡**還利用小販中心作為降低生活成本和提高居民福祉的槓桿。
在新加坡,大約有100個小販中心,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組屋地區或人口稠密地區,具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和不同的食物特色。 絕大多數小販中心由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運營。
小販中心不是乙個獨立的存在。 它通常位於組屋社群,那裡有健身場所、活動中心、超市、診所、銀行、圖書館和其他便利設施,形成了乙個非常高效和方便的生活圈。
小販中心的食物和飲料種類繁多。 當地一家雞肉餐館的老闆說,海南雞飯不僅是美味佳餚,更是海南人移民到中國海南島南洋的文化產物。
新加坡的肉骨茶也是當地的特產。 肉骨茶有兩種,福建紅茶湯色澤深,藥香濃郁潮州式白茶湯色淺,胡椒味濃而不嗆。 因此,肉骨茶是小販菜中最“黑白”的。
當地小販中心。
除了海南雞飯和肉骨茶外,您還可以在小販中心吃到西餐、印度咖哩餐、韓式烤肉和日式壽司。
在食物方面,與商場的餐館相比,小販中心的飯菜非常便宜。 例如,大公尺是大公尺的主食,是該地區常用的大公尺,顧客可以從幾道菜中選擇一起吃。 新加坡曾一度在最昂貴的城市中名列前茅,商場內的餐館通常每人花費超過100元人民幣。 而記者今年體驗到的一葷一蔬混合蔬菜飯,只接受2種5新元,約人民幣13元。 每人30元**,在當地小販中心更為常見。
與商業餐廳不同,有服務員收拾碗碟。 在小販中心用餐時,您需要注意打包自己的餐具。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和新加坡食品局(SFA)自2024年6月起加強了執法行動,以加強對用餐後未能歸還餐具和托盤的食客的處罰。 執法人員記錄了在小販中心、咖啡店和美食廣場沒有歸還托盤和餐具的食客的個人資料。 初犯者不再只是口頭提醒,而是書面警告,而屢犯者則被罰款或在法庭上受到指控。
小販中心還具有社交功能。 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小販中心也成為社群居民日常交流的場所。 在記者經常路過的小販中心,幾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位西面老頭坐在同一張桌子旁邊,點了一瓶啤酒,和鄰居們聊天。 或者你可以看到社群中的殘疾人幾乎每天都在同一張桌子上休息,並與他們的鄰居交流。
2024年,新加坡將重啟因疫情而暫停的“活躍小販中心”計畫。 根據該計畫,小販中心可舉辦互動展覽、藝術工作坊和表演**,每個專案的資助上限也將由2,000新元提高到5,000新元,個人或機構每個財政年度的資助上限將提高10,000新元。 「活躍小販中心」計畫已重新啟動,並進一步擴大資助範圍及資助上限,為小販中心注入新活力。
面對輸入性通脹壓力,新加坡**通過發放鄰里代金券來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居民可以用這些代金券在小販中心消費。 另一方面,還推出了小販生產力補助金,允許當局為他們提供高達 80% 的共同資助,以支援他們購買自動化裝置。 鑑於數碼模式的興起,新加坡**亦擴大了資助範圍,涵蓋數碼解決方案,如電子訂購模組或訂購和排隊管理系統。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於202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繼續成為新加坡文化和身份的主要特徵之一。
新加坡**也試圖改變小販中心直接管理的模式——多年前就曾嘗試由社會企業經營小販中心,面臨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壓力,因此新加坡**進行了多輪研究和辯論,並在租金減免和收費支援方面給予社會企業支援。
為了在小販中心獲得攤位,當地人需要參與競標。 在新加坡著名的景點牛車水,今年的出價為1新元**,該攤位只允許供應印度菜。 另乙個位置不錯的攤位以超過 6,000 新元的價格售出。
新加坡**還支援並確保市議會和國家環境局管轄下的每個小販攤檔都能提供經濟實惠的膳食。 經濟艙的**一般為3新元,約合人民幣16元。 但是,經濟餐的價格不受環境局的控制。 參與活動的攤販須在攤位上張貼指定標籤,方便食客識別。
環境局表示,當局不會規管小販中心出售的熟食**的消費,但現時會為小販提供有價餐飲**的環境。 現有小販中心的攤檔以公開招標方式出租,不設最低出價,即使最高出價低於市場租金,最高出價者仍會獲批。 至於由企業經營的新小販中心,他們須在招標建議書中列明如何確保提供可負擔的膳食。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來自新加坡的《南洋》主編談到了小販中心的歷史。 他說,新加坡建國初期,也曾面臨小販隨意擺攤的問題。 除了影響城市景觀外,還會帶來安全和健康問題。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街道上到處都是垃圾和堵塞物,腐爛的食物惡臭和汙穢,城市的許多角落都像貧民窟。 ”
在殖民時期,當局對街頭小販採取了“雙不”政策,這既不合法也不違法。 這種近乎自由放任的政策導致了更多的社會問題,例如私人團體徵收保護費。 當時,搶地砸攤的情況並不少見,因為這對集團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收入。
新加坡獨立後,街頭小販於2024年註冊,並於2024年向小販頒發牌照,以“修復”它們,然後進行小販搬遷計畫。 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擁有裝置齊全的水電設施、通風和衛生設施,以及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轉租給小販攤檔,以吸引他們落戶。 **許多套餐一直持續到 1990 年。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小販們從行人路和馬路轉移到附近的熟食中心,這些熟食中心都經過嚴格建造,配備了水管、排水溝和垃圾處理系統。 到 80 年代,所有(街頭)小販都被重新安置。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優秀的廚師,遊客前來拜訪他們,其中一些人成為百萬富翁,開著賓士汽車,還僱了服務員。 ”
這樣一來,小販中心就成為新加坡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僅分布廣泛,而且價格實惠、衛生多樣,深受新加坡人甚至外國遊客的歡迎。 因此,小販中心已成為新加坡人生活和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些最著名的小販中心甚至成為幾代新加坡人的集體記憶。
編輯:譚銳。
宣告: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辦的全國性財經資訊平台。 在任何情況下,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如有疑問請聯絡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