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蘇聯為了自身在遠東的利益,正式對日宣戰。
150萬蘇聯紅軍奉史達林之命,趕赴東北,與當時駐紮在那裡的日本關東軍作戰。
當時,日方正處在強弩的盡頭,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攻擊。
不久,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打敗,最終被迫投降,其中關東軍60多萬人被俘,蘇聯取得了全面勝利。
為什麼當時的日軍如此脆弱?60多萬日本關東軍被俘後,蘇聯會怎麼處置他們?
2024年9月18日,日本為了所謂“大東亞共榮”野心,蓄意製造“柳條湖事變”,並以此為藉口占領中國東北地區。
由於當時採取的“不抵抗”政策,我隊不戰而退,短短三個月時間,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軍手中。
此後,日本的野心逐漸擴大,最終與德國、義大利等國聯手組成軸心國,到處爭鬥謀取私利。
他們的做法很快引起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抵制。
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等二十六個國家也結成聯盟,共同對抗軸心國的無理侵略。
由於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共同努力和團結,盟軍開始扭轉局勢,軸心國開始撤退。
到 1945 年 8 月,義大利和德國投降,日本獨自陷入垂死掙扎。
當時,由於多年的征服,日本已經耗盡了稀缺的國內資源,已經傾向於撤退。
此外,由於戰爭,日本已經在各個戰場上受到攻擊,在義大利和德國投降後,其他盟國也向日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2024年8月6日,美國為了加速日本投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小男孩”原子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隨後,2024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並派出150萬蘇聯紅軍前往中國東北,消滅盤踞在那裡的日本關東軍。
此時,關東軍已經兵力不支,關東軍的精銳大部分早在太平洋戰區就已經疲憊不堪,此時駐紮在東北的70萬大軍,大部分是老弱病殘。
蘇聯紅軍剛剛結束對德戰爭,經歷了炮兵的洗禮,戰鬥力相當可觀,士氣也很好。
不僅如此,在裝備方面,雙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關東軍的裝備與蘇聯紅軍完全無法比擬,而且由於當時日軍戰線緊張,補給資源也十分匱乏。
因此,雙方相互碰撞,結果可想而知。 不到兩天時間,日本關東軍的防線徹底崩潰。
防線被蘇軍攻克後,日本關東軍本來是想努力組織下一條防線,與蘇軍戰鬥到底。
結果,幾天後,乙個意想不到的訊息傳來。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句話一出,日本關東軍的心瞬間涼了一半。 連皇帝都宣布投降了,他們有什麼理由堅持戰鬥呢?
於是,幾天後,關東軍司令官明知戰敗已成定局,向蘇軍投降,關東軍官兵60多萬被俘。
戰鬥結束後,如何處理關東軍60多萬日軍俘虜,成為擺在蘇聯面前的難題。
不可能全部放回去,蘇聯和日本的恩怨由來已久,早在沙俄時代,兩國就因領土爭端結下了不和。
現在日本終於落入了蘇聯的手中,蘇聯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蘇聯由於與德國的幾年戰爭,國內勞動力嚴重短缺,戰後,蘇聯急需恢復生產,現在是勞動力短缺的時刻。
於是,蘇聯沒有停止做兩件事,將60萬關東軍全部派往西伯利亞進行勞動生產。
2024年9月,關東軍60多萬俘虜被分成1000人的小隊,分批派往西伯利亞工作。
當他們到達那裡時,他們面臨的第乙個問題是寒冷。
西伯利亞位於俄羅斯東部亞北極地區,冬長夏短,冬季往往持續六七個月,常年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最冷的時候甚至零下70攝氏度。
對於長期生活在溫帶地區的日本人來說,這無疑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而與他們有仇的蘇聯人,自然不會為他們準備棉衣被等材料。
當時,關東軍的很多士兵開始只穿一件薄外套就開始工作,根本抵擋不住寒風。
不僅如此,蘇聯當時並沒有為他們準備乙個地方,而是讓他們自己蓋房子。
在不出錢不物的情況下,他們建的房子質量可想而知,根本就沒有抵禦寒冷的能力,只能抵擋一點寒風。
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生活和工作,衣著單薄的關東軍士兵肯定受不了。
每天早上,大批日本士兵被凍死。 而蘇聯人對此並不在乎,在他們看來,日本俘虜很多,燒死一兩個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時,為了生存,密封性好的水泥袋很快成為關東軍戰俘營的香餃。
對於他們來說,乙個密封性好的水泥袋可以幫助他們在沒有被子的情況下抵禦寒冷。
不過,水泥袋的數量也是有限的,為了生存,幾名關東軍士兵經常爭奪乙個小水泥袋,甚至在戰俘營裡還掀起了倒賣水泥袋的熱潮,可見當時關東軍俘虜的惡劣生活環境。
除了嚴寒和惡劣的環境,他們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飢餓和疲勞。
當時蘇聯剛剛結束戰爭,國內資源也十分稀缺,不得不優先供應本國人民,所以自然沒有多少糧食可以分配給他們。
而且,為了進一步控制和管理這60多萬關東軍俘虜,並加以防範,蘇軍還根據他們的表現精心設計了十個軍銜。
你越是服從蘇維埃的命令,你就越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食物。
相反,如果有人企圖反抗或逃跑,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他們會被直接槍斃,並給予較少的食物作為懲罰。
這樣,為了生存,日本俘虜不得不更加努力地為蘇聯人工作,而不是試圖逃跑和造反。
2024年11月,蘇聯進一步加強管理,規定每個日本戰俘必須完成一天工作量的80%以上,才有機會吃飯。
就這樣,日本俘虜被迫努力工作,不去想別的。
當時,日本戰俘的大部分工作區域距離戰俘營還有一段距離。
蘇聯人沒有為他們準備卡車等其他交通工具,而是要求他們步行去那裡工作。
在寒冷的天氣裡,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沒有一雙草鞋,所以他們赤腳在雪地上行走,經常在路上因為飢餓和寒冷而摔倒,還沒來得及到達勞動區。
而那些有幸能夠去工作區域的人,也面臨著繁重而累人的工作。
他們經常不得不從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工作,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勉強完成蘇聯人設定的任務並吃點東西。
如果發現他們偷懶,監督當地的蘇軍士兵就會毫不留情,直接鞭打他們,或者直接槍斃他們,然後扔進爐子裡燒掉。
由於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強度大,再加上食物匱乏,集中營的死亡率很快飆公升。
當時,戰俘營裡沒有醫療設施和資源,如果日本士兵不幸染上傷寒、肺炎等疾病,等待他們的只有被扔進熔爐。
考慮到日本戰俘的死亡率確實有點高,蘇聯人怕他們沒有人手幫忙,所以給他們配備了一些醫務人員和資源。
當然,蘇聯人為他們準備的藥品都是非常劣質廉價的,送過來的醫務人員對他們也沒有那麼細心細心,往往按照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用最少劑量的藥品。
畢竟,當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士兵的殘忍行徑已經臭名昭著。
他們拒絕簽署《日內瓦公約》,並在戰鬥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地虐待或虐待平民。
在入侵我國的過程中,他們一度採取燒殺搶光的殘酷、不人道的“三光”政策,如南京**、“731”部隊等,引起全世界公憤的案件數不勝數。
在當時的蘇聯醫務人員眼中,他們現在應該處於這樣的境地,能夠給他們一些基本的醫療援助,已經是優待了,對他們很小心很認真,肯定是不可能的。
儘管如此,當時戰俘營的床位仍然非常緊張,因為受傷寒等疾病困擾的日本戰俘太多了。
當時,戰俘營的病床往往都是前乙個病人一痊癒就離開,後乙個病人馬上就被送過來,醫護人員簡直不堪重負。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蘇聯採取了各種方法打消日本戰俘逃跑的念頭,但少數關東軍士兵謹慎逃跑是不可避免的。
在他們看來,留在這裡為蘇聯人工作遲早會是死胡同,所以不如打仗,看看能不能逃命。
通過仔細觀察,他們發現蘇軍士兵對戰俘營附近的看守似乎並沒有特別嚴格,完全有逃跑的機會。
於是,趁著蘇聯人不注意,他們悄悄地從戰俘營逃了出來。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對蘇聯人監督鬆散的原因。
當時,西伯利亞地區尚未完全開發,戰俘營外數百公里處完全荒廢。 而且,在晚上,經常有野獸。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有幸從戰俘營逃脫,你也不可避免地會死去,要麼死在野獸的肚子裡,要麼在逃跑的路上餓死。
於是,日本戰俘逐漸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只能乖乖地在戰俘營裡為蘇人工作。
到2024年,日方開始與蘇聯談判,試圖讓蘇聯遣返所有被俘的日本關東軍士兵。
然而,對於蘇聯人來說,這些被俘的日本士兵無疑是極其寶貴的廉價勞動力,只要少量的食物,他們就可以派士兵為蘇聯工作,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當然不可能輕易把他們放回去。
經過日本在談判桌上的幾番努力,蘇聯終於同意先釋放一批患病的戰俘。
只不過,這些戰俘大多在回國後不久就因長時間的辛勤勞作和傷病而無法及時治療而死亡。
1947 年至 1948 年間,蘇聯釋放了 400,000 多名囚犯。
至此,留在蘇聯西伯利亞工作的大部分日本戰俘終於能夠返回家園。
然而,回國後的生活卻沒有日本戰俘想象的那麼美好。
作為戰俘,他們在日本極不受歡迎。
因為日本一向崇尚武士道精神,他們認為如果被打敗了,就應該以感恩天皇的姿態來判斷自己,而投降在他們眼中無疑是莫大的恥辱。
不僅如此,由於他們在蘇聯待了一段時間,日本人**認為他們很有可能被蘇聯人監視**,有的甚至可能成為蘇聯人的間諜,所以他們受到懷疑和監視。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回國後找不到工作,受到家人和周圍人的指責,遭受了很多精神折磨。
有些人甚至無家可歸,被家人趕出家園,被迫流落街頭。
他們沒有在戰爭中死去,沒有死在西伯利亞戰俘營,在寒冷中倖存下來,在飢餓中倖存下來,在長時間的疲勞中倖存下來。
相反,他最終回國後,死在了日本人的不作為中,死在了日本社會的歧視中,死在了周圍人的冷嘲熱諷中。
60多萬日本戰俘的命運,無疑讓我們感嘆不已。
這個世界的業力仍然是真實的,當你給其他國家帶來災難時,總有一天,這些罪孽總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歸還給你。
無論如何,戰爭總是被人們所厭惡的,我們仍然希望世界和平能夠真正實現。
這些日本戰俘的真實經歷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