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豐富,敦煌大美,梅蘭竹菊,閉月羞花,布樣精彩......近日,青年大學生以雕、捏、上漆、烙印、染色、印花、鑿刻、裁剪等18種傳統工藝完成的非遺主題作品,在全國職業學院青年學生非遺技能傳承作品邀請展上驚豔亮相。
本屆展會由深圳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辦,深圳市宣傳文化發展專項基金資助,深圳理工大學教育協會支援,邀請全國20餘所職業院校參展。 展覽將於2024年11月初開始,在深圳中心書城和深圳職業大學校園舉行,為期乙個月。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基於對太陽和自然界的觀察而形成的知識體系,用於指導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 七十二物候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是我國最早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業活動的曆法。 青年大學生以72物候為物件創作藝術作品,用景泰藍琺琅、麥秸漿等傳統工藝品呈現,讓大家感受到節氣之美與非遺文化遺產之美。
已經是冰崖,依然有花枝“,梅花傲然屹立在風雪中;“東風吹來,芬芳遠方”,蘭花高貴典雅;“千擊依然強,讓東、西、北、南風”,青竹堅挺挺;“耐寒唯東籬笆菊花,金粟在黎明初露更清澈”,菊花傲霜。 由年輕學生完成的花中四位紳士,具有剪紙、雕刻印刷、麥秸糊等技能,栩栩如生。
展覽中,還有漆畫系列《敦煌》、品牌畫系列《山河》、印染系列《布奇》、銅鑿系列《舞獅》等青年學子完成的作品。 每一幅畫都鐫刻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溫柔優雅,蜿蜒悠長。
*展覽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他們深切感受到了非遺的魅力,也更加意識到了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 經濟學院學生沈永兒說:“中國有2024年的悠久歷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通過參觀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我看到了麥秸稈畫等具有傳統元素的作品,這讓我在視覺和感官上都受到了震撼。 我也體會到,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要不負重任,繼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據介紹,本次非遺作品展是深圳職業大學推進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環,不僅有助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增強了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南方+記者 孫瑩 通訊員 甘立聰。
作者]孫瑩.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