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乙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善良?
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善良是人類所有精神和道德中最偉大的。 沒有這種性格,人就會變成乙個忙碌的、有害的、卑鄙的生物,並不比野獸好多少。 ”
的確,善良是乙個人最基本的品質,無論貧富,善良隨處可見。
如果沒有善良的人,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些真愛,少一些溫暖,少一些美好。
善良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為未來的自己鋪平道路。
善良的人,能夠感同身受
仔細想想,善良的人往往能夠感同身受,因為他們細膩善良,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擔心或與他人爭吵。
其實,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矛盾和衝突,都是因為一方無法感同身受而造成的。
正因為如此,他們互相爭吵,不願意停止交流,也不願意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
平日裡追劇的時候,我們有上帝的視角,我們常常為劇中的主角而戰,我們因男女主之間的誤會而急於翻車。
殊不知,在現實中,我們和他們一樣,因為我們沒有上帝的視角,無法感同身受,只能任由矛盾越來越大,衝突越來越激烈。
卡內基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因為人們內心深處都希望被重視。 ”
當乙個人自己的需求被忽視,不被重視時,就是彼此之間矛盾的開始。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被聽到、被看到,但他們也有一些無法形容的痛苦,即使不說,也希望對方理解。
而越是善良的人,越能感同身受,理解對方的困難,以免讓對方難堪。
有人說:“鞭策自己,鞭策他人,是對待朋友的常識;為他人著想是做人的原則。 ”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同理心,沒有人是任何人肚子裡的蛔蟲,懂得感同身受是彼此更和諧、更舒適相處的關鍵。
多溝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做乙個善良的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自然會得到對方的溫柔。
懂得尊重他人的善良人
今天我看到乙個關於自閉症患者的小故事,其實所謂的自閉症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不是他們不想社交,而是他們缺乏社交能力,我們的善意尊重是他們最好的嚮導。
以下是一位老師分享的乙個小故事:
小男孩是班上唯一的自閉症患者,即使指派乙個孩子照顧他,他的同學們都很自覺,主動去照顧他。
無論他上什麼課,同學們都不忘帶他一起去,由於今天是美術課,幾個男生跑進教室接他,帶他去美術室。
老師寫道,他看到他們高興地跺腳,笑容燦爛。
即使這些小孩子調皮搗蛋,經常被叫到辦公室,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小男孩的照顧得很好。
在這六年裡,這個小男孩在二年級時唯一說過的詞就是“蝴蝶”。
評論區有這樣一句話:“我是一朵花,同學是一群蝴蝶。 ”
這些蝴蝶並沒有因為他沒有盛開而選擇忽視他,而是給了他足夠的關心和尊重。
事實上,善良總是在我們身邊,反映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這些小小的善舉對你來說只是乙個小小的舉動,對別人來說是一種解脫。
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
“真正的善良不是表演的道具,而是一種無痕的溫暖。 ”
比起轟動一時的動作,這種靜悄悄、滋潤、無聲的善意,更能打動人心,溫暖有需要的人。
善良的人正在為自己鋪平道路
古人說:“行善的人就像春天花園裡的草,看不到它的生長,但它一天天生長。 ”
這意味著那些行善積德的人就像花園裡的草,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增長,但他們每天都在繼續積累。
同理,我們做的每一件好事,雖然不會立竿見影,但是積累起來,慢慢積累的結果,總有一天會讓我們收穫雙倍。
但是,我們不應該為了回報而選擇善良,也不應該過於善良而失去優勢。
做好事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平道路。
Bulvoo Lishun 說:
“如果說美麗是一封推薦信,那麼善良就是一張信用卡。 ”
善良的人往往有更高的信用評分,更有可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他們能夠走得更遠。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幸運時刻,也可能是我們自己善良積累的結果。
把善良培養成習,把善良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你獲得更多的善良和更多的溫暖。
正如羅素所說:
“在所有的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
每個人都會有陷入泥潭的時刻,別人的善意之手能把我們拉出泥潭,讓我們看到堅持下去的希望。
在我的餘生中,我希望你我都能心中有善良,將善良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