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復旦大學醫學院發生了一場悲劇。 這是乙個關於愚人節笑話的故事,以生命的喪失而告終。 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黃洋在宿舍飲用含有二甲基亞硝胺(一種劇毒物質)的飲用水後,16天後死亡。 此次事件的三位主角——林森浩、黃陽、葛平,曾經作為同學一起打工,卻因為愚人節的一則“玩笑”而墜入深淵。
初識時,林森浩和葛平的關係還算融洽。 2024年,葛平搬進了宿舍,兩人關係很好,甚至可以拿清華大學朱玲的鉈中毒案開玩笑。 然而,2024年8月,黃洋的到來改變了這種默契。 在葛平的回憶中,黃洋的加入,讓三人的關係更傾向於“會聊”。 黃洋是普通工薪家庭的獨生子,與林森浩相比,家裡的經濟狀況比較困難。
宿舍生活的微妙變化始於2024年2月,當時三人在宿舍如何購買飲用水方面存在分歧。 林森浩想到自己宿舍裡喝的水不多,就決定不參加輪流買水,而黃陽和葛萍則一起買水。 然而,這一決定似乎埋下了隱患,成為未來悲劇的導火索。
關係的微妙變化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同學們對黃洋的評價是“友善大方”,而林森浩則被認為是“勤儉節約、性格內向、愛護家庭”。 不過,也有學生表示,黃洋並不認同林森浩“節儉”的品質,經常發表一些諷刺的話。 這種微妙的矛盾和不滿可能在後來的事件中找到了發洩口。
在宿舍裡,三人之間的互動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葛平對林森浩的記憶很豐富,曾經組織朋友出去玩,偶爾也會給林森浩打電話。 不過,黃洋似乎比較“家”,喜歡看電視劇集,不太會玩桌遊。 和對面413宿舍的同學相比,黃洋和林森浩的關係略顯尷尬。 有同學回憶,黃洋曾開玩笑地邀請他們一起去東南亞旅遊,但林森浩一回答,表情有些沉悶。
然而,所有微妙的變化似乎在2024年3月31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根據林森浩自己的說法,他當天得知黃洋打算在愚人節前夕整頓此人,於是決定“先發制人”。 然而,這個愚人節的笑話變成了一場悲劇。 在一審法庭上,林森浩承認自己被毒死的事實,但堅稱這只是乙個玩笑。
法庭上的解釋似乎沒有說服檢察官和黃先生的家人。 從黃洋喝水到死後的16天裡,林森浩沒有透露劇毒物質和中毒的事實,這讓他的辯護相形見絀。 他們想,如果一開始只是個玩笑,然後黃陽病重,林森浩應該盡力彌補,可是,他沒有這樣做,這似乎表明了他心中的殺意。
而林森浩則以“怯懦和恐懼”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聲稱,他一直希望黃洋的病只是乙個病程,兩天後會好起來。 但是,這一論點並沒有改變一審法院的判決。 202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林森浩死刑。
林先生接受了判決,但他的父親林尊耀先生聘請了一名律師提出上訴。 在一封信中,他表達了對兒子的擔憂和家人的期望,敦促他為整個家庭而上訴。 12月4日,林森浩的**律師再次會見了他。 據律師介紹,林森浩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比較正常。 在看守所的一年多時間裡,他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最近一次是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
整個事件的結局尚不可預測,但無疑是值得深思的。 一審判決宣判後,葛平在接受採訪時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 他回憶說,如果在黃陽之前回到宿舍,他可能會成為受害者。 中毒案發生後,**一度迷茫,直到葛平通過簡訊提供線索,謎團才逐漸揭開。
葛平說,他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發簡訊,好像突然想起林森浩也說過類似的實驗。 如果中毒沒有發生,葛平認為自己可能還和以前的同學保持聯絡,然而,事發後,聯絡變得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