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d:css-press
在帝國的屋簷下:奧古斯丁政治哲學研究
華 偉
isbn:978-7-5227-2402-7
2023 年 9 月。
定價:12800元。
介紹:
在四、五世紀羅馬帝國動盪的歷史局勢中,奧古斯丁努力應對北非的多納圖斯**,積極介入卡拉馬**陷落、羅馬淪陷、野蠻人入侵威脅等引發的政治和宗教紛爭。 奧古斯丁勸說各級人民,安撫和勸誡兩派信徒,毫不猶豫地站在帝國的屋簷下,不怕生活在刀劍和暴力的一邊,不僅批判國家神學的悠久傳統,而且肯定了塵世國家在維護塵世秩序與和平方面所發揮的必要和關鍵的積極作用, 保護塵世的信仰,使人們最終能夠進入基於正義的永恆王國。
關於作者:
華 偉現任湖南大學嶽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奧古斯丁思想和宗教思想史,在《哲學與文化》、《道峰:教學文化綜述》、《漢語教學學術評論》等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餘篇,著有《奧古斯丁早期意志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 2024年),以及《奧古斯丁:羅馬書信解讀》等譯本,目前正專注於奧古斯丁書信全集的翻譯和研究。
圖書目錄:
滑動檢視下乙個**。
如果我們唯讀《上帝之城》,我們得到的印象是奧古斯丁對地上和地上的國家幾乎完全持否定態度;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對多納圖斯著作的反駁,我們會發現它們在維護世界秩序與和平以及保護世界上信仰的囚徒方面具有有限但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約翰·菲吉斯甚至說:“只有在駁斥多納圖斯著作的背景下,上帝之城才能被解釋 在那場衝突中, 奧古斯丁最終接受了國家權力的幫助。因此,在本書中,有必要以多納圖斯的發展史及其引發的政治宗教問題為背景,繼續為應對卡拉馬異教徒**羅馬的滅亡和野蠻人入侵的威脅而寫的政治著作,最後以《上帝之城》為核心文字,深入探討4、5世紀羅馬帝國和奧古斯丁的神權政體全面的論據
在第一章中,我們將梳理多納圖斯的歷史以及奧古斯丁與它的對抗 過去,對多納圖斯的研究大多被用作奧古斯丁早期教會史和古代晚期的輔助手段,但由於文獻翻譯和考古發掘的進展,這項研究從21世紀開始成長為乙個相對獨立的歷史研究領域 從歷史上看, 多納圖斯教派起源於羅馬帝國**,基本以羅馬帝國的宗教脅迫而告終,其主要活動持續了一百年,其後果一直持續到6世紀,從君士坦丁·朱利安到霍諾里,羅馬皇帝在調解和鎮壓多納圖斯的動搖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成為牧師和主教後, 奧古斯丁率領北非普世教會對內整治紀律,培訓主教和闡釋教義,對外與多納提亞人進行理論辯論,遊說朝廷和各級積極應對流浪者的宗教暴力,最終以405年的統一敕令和411年的迦太基會議,在與多納圖人的鬥爭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第二章從實踐層面分析了奧古斯丁的實踐 流浪教會的宗教暴力是北非普世教會要求帝國鎮壓多納圖斯的直接原因,並最終導致了霍諾里皇帝頒布的《統一敕令》和《西蒙憲法》14作為宗教脅迫的基本方法, 從狄奧多西皇帝到霍諾里皇帝,頒布了許多法令,使用經濟和體罰,不僅要求沒收多納圖主教的宗教財產,還要求沒收普通信徒的財產,處以鉅額罰款和剝奪立遺囑的公民權,還對暴力襲擊普世神職人員判處死刑, 對未能執法的省份處以同樣的罰款**這些法律和政策嚴格而嚴厲,有效地促進了多納圖斯最終回歸普世教會 在這個過程中,奧古斯丁主要遊說帝國高層**,要求其服從和服務以他自己作為主教所代表的神聖權威,作為平信徒所擁有的世俗權威
為了證明宗教脅迫的合理性以及國家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章追溯了從第一教會到第一教會對羅馬帝國的態度,並梳理了奧古斯丁從強調對話到支援脅迫的重要轉變 在愛神的同時,耶穌和保羅都強調愛人如己更重要 作為道德上的當務之急,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耶穌明確區分了“凱撒的事”和“神的事”,並允許納稅;同時,保羅以自己的羅馬公民身份為榮,積極利用皇道和法律提供的便利傳道,延續這一立場,護教者也祝福羅馬皇帝和國家,但拒絕崇拜皇帝 從第乙個教會開始,教會就陷入了**與異端的爭執中, 而如何維繫教會的合一,成為長期存在的問題 從對參與叛亂的多納提亞人的懲罰中,奧古斯丁看到了政治強制在羅馬帝國的實際效果,並開始從理論說服的無效轉向承認帝國層面的宗教強制,然後以羅馬書13:1-7為基礎論證世俗權威的合法性, 承認帝國對宗教事務的管轄權,並要求以愛和憐憫為出發點,懲罰多納圖人的暴力,迫使他們回歸普世教會,從而實現北非教會的團結和北非地區的穩定
卡拉馬異教徒** 羅馬的淪陷和野蠻人入侵的威脅是奧古斯丁經歷的三大事件,對應異教徒與**門徒之間的衝突 宮廷與蠻族軍隊的衝突以及宮廷與外省將領的衝突,展現了 5 世紀初西方帝國的起起落落 第四章考察了奧古斯丁對這三件大事的理論反應關於卡拉馬異教徒**,奧古斯丁批評了 Nectarius 所倡導的古典西塞羅式愛國主義要求城邦的繁榮是靠美德而不是縱火;憐憫就是不對肇事者判處死刑和體罰,而是必須在經濟上嚴厲懲罰,否則會引來更多的模仿者 羅馬的淪陷是5世紀初羅馬帝國政事困難造成的偶然事件,其實質並不大, 但它引起了強烈的心理衝擊,奧古斯丁以布道和寫作“上帝之城”作為回應,其中認為羅馬只經歷了懲罰,而不是所多瑪的毀滅;在天上之城的劃分中,羅馬不是一座永恆之城,而只是一座終將經歷興衰的塵世之城,在其中找不到真正的義人 關於野蠻人入侵的威脅,奧古斯丁寫了幾封信鼓勵省將軍博尼法斯(Boniface),其中他相信士兵也可以成為虔誠的**門徒, 公眾應堅守軍事義務,停止反抗法庭,保護北非的和平與安全;同時,應該從塵世的貪婪中摒棄自私,過上神聖的苦行僧生活,以期在未來獲得神聖的和平和永恆的安全 沐浴在充滿暴力的帝國風暴中,奧古斯丁不僅鼓勵普世教會尋求帝國之劍的保護,並以憐憫和寬恕訴諸合法的暴力, 但也將“左臉頰向右”**的解釋延伸,並鼓勵普世教會抵制多納特派或異教徒的非法暴力
第五章以《上帝之城》為核心文字,**奧古斯丁對羅馬皇帝和羅馬帝國的態度 對於羅馬皇帝來說,奧古斯丁摒棄了尤西比烏斯式的對君士坦丁的熱情讚美和奧羅修斯式對奧古斯都建立帝國的積極肯定,雖然他承認了**使徒皇帝幾乎是以狄奧多西為藍本的聖人, 他仍然相信,即便如此,他們也無法完全擺脫罪惡**,必須像普通信徒一樣追求靈魂的救贖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奧古斯丁認為羅馬產生於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統治的渴望,它的國家不是西塞羅意義上的以美德為目標的古典共和國, 更不用說乙個真正的共和國了,其目標是在**宗教的意義上愛上帝 即使狄奧多西成為聖徒的皇帝,廣大臣民成為普世基督徒,羅馬帝國也無法成為**宗教共和國作為地上的城市 在宗教認同方面,奧古斯丁不僅要求普世主義取代多納圖斯所倡導的地方主義, 但也要求以信仰優先取代羅馬帝國所要求的政治優先權,以至於從尤西比烏斯和奧羅修斯等帝國捍衛者的立場上進入自己的超越地位,既批判羅馬共和國,又批判帝國,不承認塵世**宗教王國,而是要求從時空進入永恆的天國, 並將**信仰的無可爭辯的有效性建立在這個世界之外的上帝之城中,在今生之後,奧古斯丁本人不會贊成中世紀形成的“政治奧古斯丁主義”,既不要求在政治上實現地上國家成為上帝之城,也不要求教會與世俗國家所代表的世俗世界完全隔離, 但堅持在政治和教權之間的適度分離和相互尊重之間保持動態平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