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空間站全貌高畫質影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C919大型飛機翱翔藍天。 徐炳南 攝(新華社) 圖:電單車騎手、應急救援隊員、青年志願者返回縉雲山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秦廷福攝(民視社) 圖:第二飛行大隊飛行員駕駛飛機在公海完成訓練後返航。 李曉松 攝(新華社) 攝影:白鶴灘水電站。 新華社記者鬍超攝。
吳軍在工作。 攝影:馬 Linkai(人民視覺)。
駕駛艙內的尚峰。 攝影:宋夢飛(人民視覺)。
何偉(中)正在研究壩區生態林建設方案。 圖片由三峽集團公司提供。
第2飛行旅的官兵正在溝通。 攝影:於洪春(新華社)。
擔任送貨司機的張軍。 記者江 攝。
** 總統在223年的新年賀詞中指出:“歷史的長河是壯麗的,一代又一代人為創造今天的中國而不斷奮鬥。 “路雖遠,路雖來;這很難,但已經完成了。 只要你有移山的雄心壯志,有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積攢腳步甚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巨集偉的目標變成美好的現實。 ”
第一年,以第一位同志為核心,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一年來,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夯實安全發展基礎,切實保障民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了堅實步伐。
奮鬥創造奇蹟 力量來自團結本期特別策劃,走近賀詞中提到的一些群體,聆聽他們全年難忘的團結奮鬥故事,感受充滿活力的中國的韌性和多變的天氣。
小編:天地共探天。
在223年的新年賀詞中,**主席鄭重宣布“中國空間站已全部建成”。 至此,經過30年的世界夢,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終於遨上了天空。
回首那段時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院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總設計師吳軍仍是激動不已。
一年來,吳軍及其研發團隊始終牢記託付,把空間站的管理、使用、開發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
365天24小時等待,繁忙的野外飛控任務,緊張的工作,有許多難忘的時刻。
自2024年11月3日完成換位任務並形成組合以來,夢天艙的功能測試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 “發射、對接、轉置後,夢天模組是否正常執行?測試觸動了每個團隊成員的心。 吳軍說,直到夢天艙完成所有在軌測試專案,證明執行正常,那一刻,懸空的心才終於落下。
首次執行貨運任務也是乙個挑戰。 貨物進出艙涉及新技術較多,空地協同過程複雜。 “能不能順利完成,大家還不完全確定。 吳軍回憶說,有效載荷裝置配合地面和航天員按照流程完成離開機艙的任務,機長報告“貨物出艙正常結束”,飛控大廳響起熱烈的掌聲,“一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公升起”。 ”
逐步建立在軌執行體制機制,完善地面保障中心軟硬體建設和人員培訓完成交會對接、太空人艙外活動、艙外貨物等多項飛行控制任務開展面向未來的在軌公升級和功能優化方案設計,為空間站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吳軍和同事們用天地之間的奮鬥書寫了航天夢。
空間站的基礎版已經完成,我們的工作開始了新的征程。 未來,空間站的執行和發展是有希望的。 吳軍介紹,2024年,在確保空間站安全穩定執行、圓滿完成各項飛控任務的基礎上,重點提公升運營能力,孵化新專案,為空間站的長遠發展繼續努力。
國產大飛機正式商用。
**董事長在223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並稱讚“中國力量”。 這讓東航C919飛行部總經理兼機長尚峰大受鼓舞。
首架C919大飛機交付,上風參加“首飛”自今年5月28日C919投入商業運營以來,他已經駕駛一架大型飛機往返於上海和四川成都之間,往返近70次,飛行時間達400小時。 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見證了C919從第一架到第三架的交付和首飛,最大的100架飛機訂單,以及C919飛行團隊從5架擴大到50多架......
50多名飛行員是精英中的佼佼者,擁有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轉機加入C919飛行部門應放棄駕駛其他飛機的機會。 “駕駛中國自己的大飛機是許多飛行員的夢想。 尚峰表示,C919飛機具有先進的空氣動力學布局和電傳操縱系統,飛行員可以快速適應其操縱特性自動化程度高,先進的顯示系統,5大螢幕顯示直觀顯示各種關鍵系統引數,操作方便。
在過去的一年裡,尚峰還負責帶領團隊,培養新人才。 “加入C919機隊的飛行員們自豪感十足,熱衷於訓練和學習,努力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練習飛行技能。 尚峰說。
在機組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飛機執行的各個環節和流程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
東航通過商業運營,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與中國民航局、中國商飛深度合作,進一步優化客艙裝置和飛行程式,提公升飛機效能,拓寬運營範圍,為更廣闊的市場做好準備。
目前,東航已全面啟動機隊龐大的國產大飛機C919的大規模商業運營,現有3架C919飛機已投入商業飛行運營。 截至2024年12月13日,C919飛機共執行商業航班600架次,共服務6名乘客超過90,000人次,共計1,562小時的商業運營。
早上好,MU9197單元!首架C919意義重大,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我都感到無比自豪,祝願你們在旅途的每一段都平安起步、平安著陸!尚楓剛走出駕駛艙,空姐就遞過來了一封乘客的信。 自 C919 商業運營以來,已經有數千條此類訊息。
大國的綠色能源正在洶湧澎湃。
今天的中國是乙個夢想紛紛實現的中國。 在223新年賀詞中,董事長提到“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 這讓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部部長何偉激動不已,白鶴灘水電站的建成凝聚了他和同事們的辛勤勞動和汗水。
2024年,白鶴灘水電站樞紐工程主體竣工,但何偉和同事們依舊忙得不可開交,不僅要完成工程,還要滿足一些特殊的驗收。
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壩專案完成了大壩表面保溫材料的拆除和混凝土保護劑的施工防洪隧道工程順利交接電廠;機電工程完成,公用系統完工並移交給發電廠......在專案竣工專項安全鑑定中,專家組給予了最高評價:“工程質量過硬,具備安全執行條件。 ”
2024年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截至2024年12月中旬,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已超過1100億千瓦時2024年,白鶴灘發電量預計接近600億千瓦時,一半綠色低碳能源將通過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專案出口浙江,該專案將於6月滿負荷投產。 “不要把目光放到杭州太遠的地方,我們白鶴灘也為亞運會做出了貢獻!何偉說。
冬日暖陽下,在白鶴灘跑了一天,何偉經常出汗。 汗水不白流:2024年,白鶴灘水電站大壩鑽探取芯實現完整、光滑、緻密的質地3674公尺長的岩心樣品再次重新整理了自己在世界上最長的普通混凝土核心樣品的記錄。
何偉解釋說,“無縫壩”的背後是每50厘公尺澆築一層混凝土的分層澆築過程,每層混凝土緻密無蹤,紋理均勻。 根據設計標準,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抗壓強度為300兆帕,而核心試樣的抗壓強度超過450兆帕。 “我們現在的技術實力,可以製造出既好用又好看的大威力重型武器!何偉說這話的時候,信心滿滿。
施工隊正在逐步撤離白鶴灘。 放眼山間,隨著建築工地和生活區的後退,乾熱谷地區原有的生態植被正在人工干預下恢復放眼望河,過魚設施照常執行,已經有1個3萬多條重點保護魚爬上大壩,在渡魚設施的幫助下游過金沙江。
勇擔使命,矢志強軍。
** 主席在223年的新年賀詞中,發來了深情的賀詞:“廣大官兵在強軍征程上昂揚奮勇前行。一年來,空軍某團第二飛行旅官兵牢記託重,深入貫徹強軍思想,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發揚奮鬥精神,敢於天亮劍, 並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任務。
一場冬雪過後,氣溫驟降,訓練場上,飛行二旅官兵依舊精神抖擻,認真準備著即將到來的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防衛突防訓練。 賈海濤教官率領機組人員率先爬上戰機。 隨即,一架又一架轟炸機滑出梯隊,起飛,起飛,起航......一聲怒吼,響徹天空。
練實戰訓練,在風雪寒中錘煉自己的血腥勇氣,錘煉自己的本領,是軍人的本職!談及大隊官兵的精神狀態,大隊長高紫陽說。
第二飛行旅是人民空軍組建的第乙個轟炸航空旅,是第乙個參加戰爭的旅,也是第乙個進行戰鬥功績的旅。 近年來,他們勇擔使命,矢志強軍,在人民空軍戰略轉型的波瀾壯闊征程上,飛出了時代不斷延伸的軌道。 今年6月,該旅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模範”稱號。
教官周曉宇說,他們從北京獲得“時代典範”獎章的那天,沒有組織任何儀式,而是進行了反思會,對照實戰標準,從3個方面找出了9個問題,並逐一制定了改進措施。
就在他說話的時候,第一批戰鷹回來了。 飛行員穆特法·艾弗里一下飛機,就直奔飛行評估室與戰友們一起複習。 這一年,他和另外4名戰友不僅承擔了新戰法的研究,還參加了各種演習演練10次。
當天,沒有訓練任務的官兵們聚在一起進行技術攻關。 2024年,該團任務繁重,涉及許多新課題和任務。 為了早點進入狀態,他們抓緊時間計畫任務,分組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管制員楊軍說:“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我們在書房裡'飛',研究對手,研究任務,研究裝備,在腦海中搞戰鬥力建設,這並不比飛行容易。 ”
夜幕降臨,一聲巨大的轟鳴聲再次響起,另一組戰士將地面掃向空中。 要狠抓練兵,備戰準備,等待飛行二旅的到來
生活綠如新。
冬天的重慶縉雲山,野火過後,新種下的樹苗點綴著綠意盎然的植物。 2024年夏天,野火肆虐,英雄們激戰激烈。
正如***主席在223年的新年賀詞中所說,“為義犧牲生命、互幫互助的場面令人感動,英雄事蹟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山城一片桔黃色時,記者見到了正在撲滅山火的電單車騎手張軍。 “新鮮採摘的橘子,嚐嚐,保持甜!“北碚區東陽街道西山坪村的金果香,張軍家6畝地里有800斤的收穫。 “寫文案、拍攝**、找渠道、志願幫大家直播**,很忙!誰稱他為擁有20多萬粉絲的網紅?
關注點源於撲滅野火時的“先行”——從西山坪村出發,縉雲山位於嘉陵江對岸。 在來勢洶洶的野火中,張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做志願者,肩上扛著籃子和膠鞋,騎著電單車在陡峭的山坡上運送物資數百次,還動員了不少電單車手通過網路前來支援。
今年春天,張軍回到了縉雲山。 電單車騎手、應急救援人員和年輕的志願者們扛著鐵鍬和樹苗,再次攀登了他們日夜為之奮鬥的山峰。 “這次我是來種樹的”,張軍記下了位置:“以後等寶寶長大了,帶他去看看老人種的樹。 ”
為了讓兒子上學更方便,張軍在城裡買了房子,平日裡當送貨騎手。 每個週末,他都會騎著電單車回村里,幹農活,盡情享受,“一年四季,我們種柑橘、梨、葡萄、西瓜,很舒服!”
在交談中,記者可以感受到他鮮明的巴渝性格,這是一種在山中過著充滿新綠的生活的活力。
林業部門走近,請志願者代表回縉雲山做森林防火宣傳,他欣然前往。 村裡人找到他,想利用“名人效應”推廣農產品。 他一言不發,忙於出場、拍攝、剪輯。
2024年,張軍獲得“重慶好人”、“中國好人”稱號,村里的瓜果賣價近400萬元。 說到這裡,他又變得謙卑起來:“這是我的家,我不幫助任何人!”
本期策劃:尹新宇、程聚新、江雪傑。
稿件撰寫:記者劉世瑤、沈文敏、楊文明、葉傳增、金正波、江峰。
排版:張方曼。
人物** 2023 年 12 月 31 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