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這些書,都是對歷史的回顧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28

在第十個南京大**遇難者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之際,日侵華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南京聯合舉辦“銘記歷史,珍惜和平——2024年南京歷史研究新書發布會”,推廣近年來反映南京歷史和國家紀念日紀念主題的10餘種新出版物, 表達了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創造未來的共同願望。

與時間賽跑,通過影像讓倖存者成為“時間見證者”本次新書發布會上推出的“時間見證者”收錄了由南京攝影藝術家拍攝的馬鴻祥、馬秀英、王恆、蒲業良、馬吉武等80位南京倖存者的肖像、證詞和攝影筆記。 隨著時間的流逝,倖存者枯萎了。 2024年,應紀念館邀請,蘇佳走近倖存者,開始了歷時五年的拍攝過程,用鏡頭捕捉並記錄了86位倖存者的珍貴影像,並寫下了自己的攝影筆記。 翻開書,第一條記錄是倖存者馬鴻祥(192110.18-2020.8.19),他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側面的攝影筆記寫著:“2024年7月的最後一天,馬洪翔在南京的一套老年公寓提前慶祝了自己的100歲生日。 馬鴻祥捧著一大束鮮花,95歲的老婆、孩子和老人公寓的工作人員都在他身邊,桌上擺著鮮花、桃子、蛋糕,馬鴻祥一家人吃了一頓熱鬧的午餐。 那天,老人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我現在過得很好,今天很開心。 十九天後,老人去世了。 “一頁一頁翻開,倖存者的**和證詞歷歷在目,每一次翻閱,彷彿都是與這些倖存者的對話,彷彿在回顧歷史。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李麗介紹,該書邀請了著名藝術家蘇泰喜設計整本書。 他用影象和文字建立簡單的閱讀順序,用黑白灰三色字型的亮度來構建簡單的閱讀層次,用克制的影象大小和頁面空白來保持悲傷與希望之間的藝術平衡,用倖存者的指紋和倖存者的後代書法來突出歷史證據的生動性和時間的痕跡。 書名《時間的見證》,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維山的題詞。 倖存者艾以穎的兒子黃興華刻下了每位倖存者的名字。

截至目前,南京僅剩38名倖存者。 在與時間的賽跑中,刻不容緩地記錄下這些“時間見證者”的珍貴影像。 “我們不僅可以從倖存者的畫像中感受到時間的滄桑,還可以提醒人們那段屈辱的歷史和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保衛家園與和平所做的不懈努力。” 從文字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侵略者的**和戰爭的殘酷,我們可以看到,不屈不撓的中國人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 “李麗說。 《拉貝日記》(青少年版)和《寧生寧生》以青少年視角還原歷史記憶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貝日記》(青少年版)是以2024年《拉貝日記》單著為藍本,以全新的思路,從深度和廣度挖掘《拉貝日記》的內涵。 在內容上,壓縮了暴行的篇幅,增加了拉貝的手繪圖畫、大型歷史**、譯者指南和加長筆記,增強了知識面,增強了閱讀的親切感在形式上,每本書都配有專屬書籤,版面設計新穎,字型稀疏易讀,舒適親眼,更適合青少年閱讀。 《拉貝日記》的編輯從50後到60後再到90後,字裡行間都有歷史被記錄、傳播、銘記。 “事實上,我們出版工作者把圖書出版作為第一要務,堅決捍衛歷史與和平。 江蘇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戴一亮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出版只是乙個開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能夠閱讀和理解《拉貝日記》,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2024年12月13日是第四個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 那天,一位作家看到紀念館官方微博上貼著一張海報——兩個孩子,乙個在2024年,乙個在2024年,跨越時空面對面。 這幅畫深深地刻在她的心上,從而奠定了故事的梗概:“寫2024年和2024年兩個同姓同齡的孩子的不同經歷,人物名叫'寧生'。 她是南京市長江路小學英語老師楊曉燕,熱播劇《喬家兒女》的編劇、作者,新書《寧生寧生》的作者。 楊曉燕帶著求實的態度,與吉林美術出版社的編輯們多次來到南京,走遍了書中提到的所有地方,核實了路線,梳理了史實,使故事更加流暢,同時兼顧了少兒讀者的閱讀心理。 楊曉燕向記者展示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在花團錦簇的如江門前,兩個時空的孩子終於相遇了。 祥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彷彿在告訴讀者,所有的苦難終將結束,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那麼的動人。

既是作家,又是教育家,也是南京第一手見證人的後代,這樣的多重身份讓楊曉燕意識到,自己肩負著將歷史真相傳播給下一代的責任。 為了寫這本書,楊曉燕做了近十年的歷史研究。 “雖然歷史的真相很殘酷,但我認為歷史教育應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所以我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先明白這是乙個故事,然後我們才能讀書,然後才能接觸到真實的歷史。 楊曉燕說。 此外,本次新書發布會推出的《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南京遇難者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解讀》收錄了2024年全國紀念活動和教育活動相關報道,是國家新聞出版總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重點出版物, 出版、廣播、影視。中文版《拉貝日記》內容最全,以及東京審判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發布會上亮相新書發布會上,還推出了兩本歷史基礎研究刊物,反映了史料收集整理和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 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貝日記——敵機飛赴南京》(全譯本)是南京史料整理的最新成果,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文版《拉貝日記》。 《敵機飛南京》是約翰·拉貝於2024年9月21日至2024年2月26日在南京逗留5個多月期間儲存的日記和收集資料,共6卷、8卷、1770頁。 《拉貝日記——敵機飛赴南京》(全譯本)是《**檔案》中《拉貝日記》德文影印本的中文譯本,由國家檔案局編輯,智庫“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所”製作。 與2024年出版的中文版《拉貝日記》相比,《拉貝日記——飛向南京的敵機》(全譯本)增加了拉貝收集的世界各地關於南京暴行的新聞報道、拉貝回國後提交給德國的南京淪陷報道等日記內容,修改了人名, 地點和專有名詞,並在原譯中新增注釋,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新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是東京審判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揭示南京法庭的法律結論具有重要意義。 該書根據英文原判書,由浙江省越秀外國語大學教授、上海外國文學協會原會長葉興國翻譯,由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東京審判中國法官梅如嬌之女梅小侃編輯。 與之前出版的刪節版和補充版相比,新版更加全面、更準確。 上海交通大學戰爭審判與世界和平研究所首席專家程兆奇說,《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是東京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近代侵略亞洲行為的結案,對日本侵略行為的定性具有不可動搖的意義。 “浩瀚的東京庭審文獻的核心是近5萬頁的庭審筆錄,其中最重要的精髓,可以說是核心的核心,就是總結庭審的判決書。 程兆奇說,《判決書》最早的中文譯本出版於2024年,也是世界上第乙個在法庭檔案之外翻譯《判決書》。 這部由葉興國翻譯、梅小侃審稿的著作是一次完美的結合,它不僅為華人世界提供了最好的中文版《判決書》這一重要的法律史文檔案,而且在英日法院官方文字的基礎上,實現了超越“翻譯”含義的校文, 與兩個朝廷略有相似和不同,是一本非常好的愛國教材。開展南京大學歷史的國外翻譯和海外發行,加強國際交流《南京日侵華研究》今年出版了3期中文版,英文、日文、法文各1期,並在新書發布會上亮相。 該期刊的海外發行覆蓋了美國、英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大大學和研究機構,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公升。 本刊再次入選CSSCI**期刊擴充套件版,入選中國社科院評價新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IMI綜合評價》,年內被全國人大評為影印報刊資料等9**類學術期刊**, 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南京史》(阿爾巴尼亞文版)由阿爾巴尼亞當地出版社出版,反映了南京歷史學術研究著作的最新外文翻譯成果。 本書由南京大學名譽資深教授張先文主編,是2024年“絲路學者”專案重點翻譯資助專案。 此外,此前出版的英文、希伯來文、波蘭文、韓文、印地文、西班牙文、哈薩克文等,形成了8種語言的海外傳播矩陣,讓西方社會了解了二戰東戰日本侵華的歷史真相。 《戰爭意味著什麼:日本在中國的暴行》是《南京重要檔案選》系列叢書的第一本。 該書出版發行了時任英國《曼徹斯特先驅報》駐華記者田伯烈所著的《局外人目睹日軍暴行》一書的英文原文史料,有助於國際讀者了解南京歷史,促進史實的國際傳播。 在南京大學期間,冒險留在南京的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歷史系的巴德斯教授儲存了大量資料。 他向田伯烈提供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美國傳教士的信件、日記等檔案,田伯烈撰寫了《局外人目睹日軍在中國的暴行》一書。 這本書後來成為東京審判中控方的重要證據。 該書中文版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發布會最後,周主任、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閆一平向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及青年代表贈送圖書。 **南京晨報 愛南京記者 劉暢 圖片報道 編輯:寧寧 編輯:黃洋洋。

相關問題答案

    翻閱這 7 本書!文字真的會重生!

    讀了十幾年,我知道,如果我的寫作有絲毫的進步和成長,那是因為我無數次閱讀和背誦這些文章!王增琦,人間草木 人生如送 王增琦的寫作風格猶如微風悠閒地搖曳,世間萬物,人來人往,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流淌著的,卻是乙份叫做生命的東西,最樸實,但也最深刻,整個人有一種被沖走的感覺。沈從文 失蹤 翻開這本書,是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