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從一歲左右就可以說句子了,這項技能將伴隨人們的餘生。 但是如何說得好,讓別人聽得舒服,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別人聽進去,這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技能。
主持人康輝在本書的序言中定義了說話。 所謂說話能力,就是說話的人能更大程度地滿足聽話的人的期望。 如何滿足聽話的人的期望,這需要很多的洞察力。
你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口語技巧,讓我來帶領你學習兩個口語技巧。
1.說出別人想知道的就行了。
有時你談論你感興趣的事情,而其他人只是敷衍了事。 懂得表達自己的人,會先說出對方想聽、想知道的,然後再說對方能聽的,再說自己想說的話。
這其中還有乙個訣竅,那就是在關鍵時刻適當地留下懸念。 人天生好奇,一旦有疑問,就要去探究。 不過,你也要注意得體,你不能總是留下懸念,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解決懸念,滿足對方的好奇心,這樣對方才能對你產生更好的印象。
例如,如果你想向同學介紹一本書,你可以說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歡迎,但看完之後,你意識到有趣的不是這本書,而是作者的經歷。 如果這位同學聽說過這本書,也許你的話會引起她的注意。 你趁機談談作者的經歷有什麼特別之處,解開謎團後,她可能想好好看看這本書。
2.故事。
電視廣告都是關於講故事的,乙個好的故事就是乙個好的宣傳。 如果一上來就大事大談,很多人會覺得煩人,聽不進去。 但如果換個表達方式,先給對方講乙個故事,把故事作為伏筆,再從故事中引出自己的觀點或道理,那麼就很容易吸引對方,讓對方的情緒發生變化,甚至深深地觸動對方的心。
這是另乙個技巧,那就是這個故事應該是我們周圍的新事物。 這樣的故事更有意義,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我們的父母、同事、朋友、鄰居等,這比講述陌生人的故事更身臨其境。
每天學習一點點好說話的技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所以,讓我們從這本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