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對空飛彈分為超視距和近距作戰兩大類,其中超視距飛彈的關鍵在於遠端打擊,要保證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射程,從而獲得先發制人的打擊優勢。 在現代空戰中,主流超視距飛彈的射程一般超過150公里,包括中國的雷電-15、美國的AIM-120D、俄羅斯的R-37M。
中國在超視距飛彈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殲-20和殲-16戰鬥機攜帶的主力超視距飛彈Thunderbolt-15。 該飛彈採用雙脈衝發動機設計,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 殲-20是一種攜帶Thunderbolt-15的隱形戰鬥機,可以有效地打擊最佳目標,例如預警機。 但是是否有可能開發射程更遠的飛彈,以便像J-16這樣的第三代戰鬥機也可以完成對最有價值的目標的打擊?近日,“中國**網”發布的殲-16戰機訓練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這個**中,四架殲-16戰鬥機編隊飛行,其中兩架使用標準空中優勢支架,多達10種不同型別的空對空飛彈在不使用復合掛架的情況下安裝。 但是,通過放大**,您可以看到兩架殲-16戰鬥機的左翼下方各有一枚“巨型”空對空飛彈。 為什麼它們被稱為巨型飛彈?與殲-16搭載的“霹靂-10”作戰飛彈和“霹靂-15”遠端飛彈相比,這種新型飛彈更大,以“霹靂-15”長度近4公尺為基準,這種新型飛彈的長度至少超過5公尺,實際上是空對空飛彈中的“巨型飛彈”。
安裝在殲-16上的新型飛彈似乎是訓練飛彈,但是,考慮到訓練飛彈已經存在並由當局發布,這種新型飛彈很可能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外界對這枚飛彈的身份和效能頗為好奇。
早在幾年前,一架殲-16就裝備了一枚大型白色空對空飛彈,當時,這種飛彈被認為是中國研製的遠端超視距飛彈,被網友戲稱為Thunderbolt-17或Thunderbolt-21。 這次搭載在殲-16上的飛彈,可能是白色飛彈的最終量產版本,也可能是名為“霹靂-17”的飛彈。
殲-16安裝並公開展示的飛彈很可能是Thunderbolt-17空對空飛彈的首次正式亮相。 對於這種飛彈的效能特點,首先要注意的是它沒有機翼,只有尾巴,這與Thunderbolt-15有很大不同。
中國的“霹靂-15”已經配備了資料鏈系統,考慮到目前空對空飛彈的最新發展方向和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霹靂-17”可能配備雙向資料鏈系統。 這意味著它可以實現“A發射和B制導”,即預警機在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目標後,將目標坐標等資訊傳送給殲-16戰鬥機,而殲-16戰機在發射Thunderbolt-17後,由預警機和大型無人機進行中繼制導, 有效解決了殲擊機雷達探測距離跟不上飛彈射程的問題。
在射程方面,考慮到我國的“霹靂-15”遠端空空飛彈已經成功突破了200公里的射程限制,而“霹靂-17”的長度明顯超過“霹靂-15”,預計“霹靂-17”的射程有望達到400公里左右。 這一射程超過了俄羅斯空軍的R-37M空對空飛彈,將美國空軍遠遠甩在後面。 當美國空軍開發AIM-120D時,宣布該飛彈將使用射程超過200公里的雙脈衝發動機。
但最終的AIM-120D沒有雙脈衝發動機,未能達到200公里的射程。 Thunderbolt-15 使用雙脈衝引擎,射程已超過 AIM-120D。 在美國空軍新一代AIM-260尚未研製出來的時候,中國迅速推出了Thunderbolt-17,展示了中國在空空飛彈領域的強大實力。
400公里的射程無疑將大大增強我空軍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目前,主流預警機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400公里,而對於殲-16等具有一定隱身設計的戰鬥機,其探測距離往往不到400公里。 如果殲-16配備射程為400公里的Thunderbolt-17,則可以在對方預警機有效探測範圍之外進行攻擊。
這種結合對預警機的有效預警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當然,戰鬥力更強的坐騎模式是由殲-20戰鬥機搭載的。 即使殲-20在機翼下裝備了Thunderbolt-17,其整體隱身效果也遠遠大於第三代戰鬥機,可以對預警機發動更多意想不到的打擊。
但是,像Thunderbolt-17這樣的超遠端空空飛彈在實戰中需要中繼制導和預警系統的制導支援。 就中國而言,這不是問題,我國空軍已經裝備了數十架配備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的空警-500預警機,同時還擁有長航時大型偵察預警無人機。 這些飛機完全有能力為Thunderbolt-17的執行提供足夠的支援。 中國正式發布“霹靂-17”超遠端空空飛彈,也是對一些居心叵測的國家發出的明確警告:中國空軍擁有大量先進戰機、先進空空飛彈、預警機等裝備,實力足以打敗任何膽敢挑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