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5年,城市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Mondo 娛樂 更新 2024-01-29

45年前,中華大地迎來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實施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城市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總書記科學把握城市發展大勢,深刻洞察城市發展規律,對城市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期城市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導。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 站在新的歷史關頭,回顧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發展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既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宣言。

上海黃浦區人民路沿線的綠化景觀秀麗,遠處浦東陸家嘴地標壯觀。 人們的願景。

釋放戶籍改革澎湃動能

站在廣州市天河區花城廣場,放眼望去,高樓大廈林立,一字排開,現代大都市的氣息撲面而來。 30多年前,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到處都是農田,人煙稀少。 廣州市天河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程序的乙個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程序。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第一同志為核心,高度重視城鎮化工作,召開了第一次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歷史進步的烙印在回顧和比較中更加清晰。

2024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792%,2024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增幅超過47個百分點,許多發達國家在同一階段實現了兩倍以上的城鎮化率。

2024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僅為1.7245億人,2024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2071億人,增加7.4826億人。

2024年,中國有193個城市,到2024年,全國城市數量將達到691個,增加498個,增加2個58次。

2024年,中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僅為74380平方公里,2024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36764平方公里,增加562384平方公里,增加756次。

一組資料從多個維度見證了中國城鎮化的步伐。

中國城鄉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馳表示:“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走上了一條符合城鎮化大規律、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中國城鎮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保持同步,避免了其他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和大規模城市貧民窟現象。 ”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土地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在一篇關於城鎮化與改革開放關係的文章中寫道:“中國的城市化始於開放改革,幾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

事實也正是如此。 以戶籍制度為例,它一方面與人口流動有關,另一方面與城市發展有關。 改革開放45年來,我國人口流動性高的特徵越來越明顯,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了人口、人才、城鎮的“雙向流動”。

2024年7月,《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出台,提出全面放寬建制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寬中城市落戶限制。

2024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2024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在此前取消城鎮常住人口100萬以下中小城鎮和小城鎮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全面取消城鎮常住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要放寬落戶條件,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2024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新型城鎮化實施“十四五”規劃》,再次提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具體涉及放寬除個別特大城市以外的落戶限制、全面取消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全面放寬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類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每年的落戶額度限制。

從上述政策檔案中不難看出,我國戶籍制度改革一直在穩步推進,從有組織的城鎮和小城市到常住人口不足300萬的城市,再到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超級特大城市。

沈馳認為,城鎮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程序是相互促進的,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相應地,注重數量增長,轉向數量積累與質提公升並重,將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一大趨勢。

在沈馳看來,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根本動力仍然是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過技術進步,城市可以以更少的資源消耗服務更多的人,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

未來,我國城鎮化程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院長張偉文認為,按照世界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國仍處於城鎮化率30%至70%的快速發展區間,全國城鎮化率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臨近年底,江蘇省常州市新能源車企全力以赴抓生產、趕訂單,力爭向四季度衝刺。 圖為理想汽車基地員工在車間流水線上組裝新能源汽車。 人們的願景。

增強經濟發展綜合實力

45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4年,中國的GDP只有3679億元,到2024年,將達到1210207億元。

45年來,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2024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11位。 2024年,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24年,中國的GDP相當於123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24年至202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和穩定的支柱。

在全國經濟總量不斷躍公升的同時,城市經濟總量也在大幅度增長,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全國城鎮地區生產總值僅為7025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一半。 到2024年,中國城鎮GDP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堯表示,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業富餘勞動力進入城鎮,城市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擴大。

GDP超過萬億元,是乙個城市經濟能量水平的象徵。 2024年,GDP突破萬億元的城市有24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福州、泉州、濟南、合肥、習、南通和東莞。

2024年,“萬億俱樂部”有望再次擴容。 2024年,煙台和常州GDP均突破9500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明顯跑贏全省全國。 僅前三季度,兩市就集體突破7000億元大關,為向“萬億俱樂部”的最後衝刺奠定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城市創新驅動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不久前,華東師範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100強(2023)”顯示,全球前100個城市中有23個來自中國,在前30名城市中佔5個,僅次於美國。 北京的整體排名上公升到第四位,超過日本的東京,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

從北京的中關村到上海的張江,再到深圳的南山;從杭州的網際網絡到武漢的光電資訊,再到新能源......在常州當前,創新高地拔地而起,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創新正逐漸成為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僅是數位化增長,更是城市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公升。

以城市基礎設施為例,截至2024年底,全國城市道路長度超過55條200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成和在建總長度達到144萬公里,供水滲透率、燃氣滲透率、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 11%,全國給排水管道總長度達到202萬公里,共開工6655公里綜合管廊。

就城鎮住房而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6戶52平方公尺,4229平方公尺,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7平方公尺4平方公尺,103平方公尺。 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安置房共計6300多萬套5億多人為實現安居樂業夢想而歡欣鼓舞,生活費補貼、住房困難家庭基本認識到要得到充分保障。

在生態建設中實現綠色發展

茅州河是深圳最大的河流,也是深圳與東莞的分界河,蜿蜒313公里後,匯入珠江,最後流入伶仃洋。 20世紀90年代,隨著兩岸工業化、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流域水質惡化,河水淤積,黑臭水體被稱為“深圳臉上的一道傷疤”。

在深圳茅州河展覽館,共和村國檢段的一組2002-2024年氨氮指數資料揭示了當年茅州河汙染的嚴重程度:當年最高氨氮指數達到3370毫公升,遠高於8毫公升的黑臭標準。

2024年,茅州河開始治理全流域汙染。 但鋪設汙水幹線、治理汙染企業、分流雨水、汙水分流、泥沙汙染處理、交界處......協調困難深圳和東莞這是擺在掌控茅州河水的人們面前的難題。

面對這些問題,深圳率先在茅洲河流域推行全流域治理、規模化兵團作戰的建設模式,設立專門的流域管理中心,統一廠、網、河排程,解決不同行政區劃之間職責不明確、排程不力、多頭管理等問題。 盆地內不同層次、不同單位。

經過幾年的努力,茅洲河水質持續改善,生態紅利正在加速釋放。 共和村國考段氨氮指數由2024年的23上公升3 毫克,2020 年最多 1 毫克15 毫克公升,是自 1992 年以來的最佳水平。

茅洲河治理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乙個縮影。 改革開放45年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起步,環保理念逐步樹立,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相繼出台,環保投入大幅增加,環境汙染治理不斷推進,生態環保建設不斷加強,城鄉居民居住環境持續改善。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了以易同志為核心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

2024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素良好的天數比例達到86天5%;縣級市黑臭水體淘汰比例達40%以上,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持續鞏固,居民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到825%;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和綠地率分別超過250萬公頃和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29 平方公尺 ......一組資料證明了當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在文化傳承中培育都市氣質

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騎樓老街,凝聚了海口的集市文化、建築藝術文化、南洋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因其獨特的風格,也形成了海口的靚麗風景線,吸引著眾多年輕遊客前來“打卡”。

整個街區的海口拱廊老街由12條街道組成,占地1820畝,拱廊老街也是當今我國儲存規模最大的拱廊建築群,基本儲存的拱廊建築群,街區內約有600座拱廊建築,還包括五層樓,鐘樓、海口總商會、 夫人仙廟等歷史文化建築。

2024年以來,各級各部門陸續出台了多項老牌拱街修復管理措施。 在改造過程中,當地特別保留了拱廊獨特的煙火氣息,如東門市場的喧囂、麻辣湯飯的味道,挖掘當地特色文化,恢復了眾人巡遊、仙夫人廟等節日活動,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修復基地。

在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靈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關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並就此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我們正確對待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融入城鄉建設指明了方向。

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意見》強調,要“建立科學分類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有力保護、有效管理“,並明確提出”到2024年,初步構建多層次、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和”到2024年,全面完成系統完備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

近年來,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的過程中,不少城市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在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不要搞大規模拆遷建設,做刺繡。 通過協商、共建、共享,南京小溪湖實行了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更新模式,為民生融合促進而對老城進行了保護和改善,既保留了明清時期小溪湖的建築風格和街道肌理,又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條件。

技術賦能保護,提供創新體驗。 廣州永慶坊採用歷史建築材料病理診斷、修復與監測的前沿技術,基於現場病害調查與診斷的方案設計,實驗評估後的修復與實施,修復後的連續監測、評估與維護。

多方參與,充分發揮。 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地積極調動高校和科研設計機構專家擔任社群規劃師,全面提公升保護、修復、活化利用、文化展示等專業水平。

目前,全國有142座歷史文化名城,31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87座中國歷史文化村落,1200多座歷史文化街區,6座歷史建築35萬個名額,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統的載體。

時間,鐫刻著這座城市的壯麗歷史;時間將見證這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站在改革開放新的重要時間節點,放眼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篇章正在緩緩開啟。

《中國城市報》記者邢燦.

相關問題答案

    心靈雞湯(四十五)。

    張。當生活變得忙碌或充滿挑戰時,心靈雞湯可以成為一種激勵和鼓舞人心的體驗。以下是幾道簡短的心靈雞湯,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正能量和鼓勵 第條 每天都有小改進 有時,成功不會一蹴而就。它是通過每天的小改進逐漸積累起來的。無論你今天做了什麼,只要你努力實現你的目標,都是值得稱讚的。有時,我們過於關注我們取得...

    改革開放四十年,流水線背後青春的苦難歲月

    這是一句承載著千年滄桑的古語 長泰休止淚,哀悼民生艱辛!不管你身處其中,天下繁榮時人民受苦,世界死後人民受苦。當前社會動盪不安,發展之路雖然快,但並非一帆風順。今天,社會發展的每個階段都伴隨著一系列困擾公眾的問題。高階技術人才和高層次勞動力的缺乏,科技衝擊導致體力勞動者失業,人口老齡化加劇,都是導致...

    改革開放是幾年

    改革開放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開始實行內部改革開放政策,被稱為 改革開放 這一政策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影響了全球發展格局。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大決策。在此之前,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孤立和自我隔離,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然而,隨著世界形勢...

    鄧小平:改革開放的開始和結束

    年月日,鄧接受了義大利著名記者奧琳 法拉奇的採訪。這位記者用犀利的言辭,在她的一連串提問下,讓許多國家領導人輸了。這一次,法拉奇準備了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是否會拆除紀念館。如果答案不好,這將成為國際笑柄,大家都在關注中國對 的態度。事實上,這次採訪必將載入史冊。法拉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國...

    中國改革的先驅任中義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程序

    中國改革的先行者,時代的偉大倡議。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乙個非常偉大的舉措。有人曾經說過,第一時代沒有改革開放,但這樣的說法顯然缺乏深思熟慮。等領導人早就為改革開放做準備,但當時受制於西方的封鎖,如何開放成為一大難題。後來,尼克森訪華無疑為改革開放程序奠定了基礎。沒有第乙個國家的英明決策,後續的改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