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業績低迷,行業輪動過快,市場熱點難以追趕,讓很多人對選擇基地感到困惑。
怕選錯**,又捨不得放棄布局的好時機,於是大家開始蜂擁而至,尤其是滬深300,相當熱漲的買盤越來越多。
不光是人,匯金在**ETF發布後,根據股變資料,應該以滬深300為主。
滬深300指數作為A股核心寬基指數之一,可以說是中國**市場的“晴雨表”,滬深300指數**也是眾多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必備產品。
不過,滬深300指數雖然行業配置均衡,但美中不足的是回撤幅度不低,作為被動指數型別,無法獲得相對穩定的阿爾法。
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些既能像滬深300指數那樣保持行業倉位平衡,又能更好地控制跌幅,同時又能擁有相對穩定的阿爾法的**呢?
旨在度過市場波動的底部**
墊底持倉型產品是投資組合配置中的“壓艙石”,通常不押注單一行業或賽道,通過均衡配置分散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力求達到風浪來臨時穩心、風浪過後尋求增收的效果。
在我看來,底部產品需要具備幾個可區分的特徵:高銳度,低回撤,表現排名穩定性好
因此,我用以下維度對選擇的主動型股票類別(部分股票混合**+普通**+靈活配置**)進行了全面篩選:
1. 連續3年跑贏滬深300指數及偏股**指數
2. 過去3年的最大回撤不能超過25%。
3、經理人行業經驗豐富,經歷過至少一輪牛市和熊市
4、長期業績排名相對較高
經過層層篩選,我覺得國富戰略的回歸更符合我心目中的“墊底”標準。
從收益來看,國富策略的收益在過去三年中穩步跑贏滬深300和中證股票**指數。
* 控制風險的能力不弱。
根據Choice資料,自2024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遠好於滬深300指數和部分股票混合指數,年化夏普比率也是三者中最高的。
筆者還將國富策略與滬深300指數的回報率進行了對比,發現在與滬深300指數的對抗中,國富策略在17個季度中有15個季度回歸,跑贏了滬深300指數,勝率為8824%(截至 2023 年。9.30)。
資料**:選擇,截至 2023 年9.30)
與滬深300指數增強型**相比,國富策略在過去3年的表現優於所有滬深300指數增強型**。 資料**:選擇,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相對較小的回撤、相對穩定的回報以及相對於寬基指數的高勝率,使國富策略的回報非常適合作為投資組合配置的基礎倉位。
我們注意到,今年下半年國富戰略回報A的規模快速增長,截至第三季度達到28家94億元,環比增長約17次。 同時,它也受到機構的青睞,根據定期報告,截至 2023 年年中,機構投資者持有 93% 的規模,而 2019 年底還不到 20%。
均衡配置,靠行業選股取勝
那麼,國富策略相對穩定的回報表現是否可持續呢?我們的分析基於本定期報告中披露的資料以及管理人的公開報告。
首先,從產業配置來看,國富戰略回歸中的行業分布相對均衡,產業在廣基指數中的佔比比較接近
資料**:風力
從股權集中度來看,國富策略近五年回報率排名前十的重磅股占比整體有所下降,2024年以來基本低於30%,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資料**:風力
行業平衡和多元化是眾多穩定型的特徵,國富策略的回歸能夠保持較高的勝率,相比廣基指數,有什麼獨特之處?
我們注意到乙個很有意思的點,據公開報道,基於歷史業績的歸因分析,以及企業和個人的實力稟賦,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王曉寧改變了國富戰略回報的經營思路“主動管理呈指數級增長”。想法。
“主動管理指數增強”,一般是指主動型管理人,將投資組合對標更具代表性的主流指數,如滬深300指數,追求穩定性,跑贏指數。
有人可能會問,這和被動指數增強有什麼區別
被動指數增強通常以市場指數為基準,基金經理對基準指數的成分股進行一些調整,以實現超過基準的回報,同時保持與基準指數相似的風險水平。
主動管理的指數增強策略本質上是主動管理的**。 它是在行業配置中對標指數,但會在不過度偏離的前提下做出更靈活的動態調整,在更具體的選擇層面,將充分發揮主動管理人的打理能力——行業內選股的能力, 同時以基礎廣泛的指數為基準,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因此,這種策略有兩個核心點:平衡和選股。
一是組合配置層面,依靠行業平衡。
依託團隊優勢,王曉寧將申萬的31個產業劃分為7大產業:中游製造、週期、消費、深度價值、TMT、券商、醫藥。
從國富戰略收益的歷史行業配置來看,配置均衡分散,在任何行業都沒有過度曝光。 此外,在保留基礎廣泛的指數多元化和均衡優勢的同時,並非純粹的市值權重,而是行業內對選股的全面優化。
其次,標的的選擇依賴於主動選股。
摒棄自上而下的行業輪動,獲得超額收益的壓力給了選股。
王曉寧屬於均衡型投資風格,在選股時主要看三個因素:質地、景氣、估值。
1.質地(市場空間、商業模式、公司競爭力、人的能力),這是選股的前提,對選股具有決定性意義。
2. 繁榮(生命週期定位、1-3年行業成長等),王曉寧是成長型的,質感+繁榮也是他看重的。
3. 估值作為風險評估的一種手段。
寫在最後
王曉寧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乙個很有意思的規律:每年市場輪動的次數越多,他管理的同類的排名就越高。
其實,這背後有乙個簡單的道理其實大部分人沒有行業輪崗的超額盈利能力,但輪崗越快,越容易犯錯。
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與其在這個不友好的市場裡大折騰,不如拿底倉產品,不犯錯就是勝利,慢慢收集籌碼,等待拐點。
也許這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