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瀘定縣,有一座著名的橫跨大渡河的鏈橋。
橋長100多公尺,寬3公尺,由9條粗臂鐵鍊組成,上面有木板,每邊有2條相同粗細的鐵鍊作為扶手。
這座雄偉的橋梁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300多年來一直是連線四川和**的重要通道。
因為橋高出水面數尺,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懸崖峭壁,所以即使在藍天白雲下,在美麗的風和陽光下,膽小怕高的人也常常屏住呼吸,不敢大意。
然而,78年前,在數十萬人圍剿和鎮壓之中的2萬中國工農紅軍,在當地一位高手的帶領下,晝夜行軍300多里,趕到這裡渡過大渡河。
這是怎麼回事?
2024年5月25日,**站在大渡河的安順橋渡口,望著汛期大渡河的滾滾水流,臉上的表情無比凝重。
乘船後,部隊多次試圖架橋,以便讓被敵人深深包圍的工農紅軍20000大部隊通過並逃離蔣介石的包圍圈。
然而,大渡河正值汛期,水流湍急,幾次建橋的努力都失敗了。
沒有橋梁,需要大量的船隻過河,但紅軍幾乎沒有船隻可以使用。
因為一直想殺工農紅軍的蔣介石,早就下定決心要在這裡消滅紅軍了。
他一方面命令四川軍閥趁機消滅紅軍立功,另一方面又把大渡河南岸的船隻和造船材料全部運走,把無法運的毀掉。
因此,紅軍根本沒有足夠的船隻過河。 儘管盡了一切努力尋找和修理船隻,但只有 4 艘船可用。
以這四艘船的運力,紅軍兩萬大軍至少需要乙個月的時間才能通過大渡河,而蔣介石的部隊只需要幾天時間就可以形成包圍圈。
熟悉史書的***很擔心,因為他很清楚,如果不能及時渡河,70多年前,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打敗大渡河的悲劇將會重演。
但是這條河該怎麼過呢?
就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政治部***主任匆匆趕來匯報:
主席,這附近有個宋大順人,現在已經九十歲了,他在這裡親眼目睹了石大軍的戰敗,說不定我們能聽聽他對渡河的看法!
聽到這話,我立刻就想去拜訪這位老秀才,可是又為董事長腳上的血泡感到惋惜,於是勸說董事長派人請老秀才來。
夜幕降臨,兩個侍衛提著燈籠領著乙個老者進了屋,老人雖然衣著很樸素,但精神依舊很好,臉上有個書生的氣度。
**董事長禮貌地問老秀才對當年石大開的失敗有什麼看法,老爺子滔滔不絕地說了幾個理由。
但他強調的主要原因是,石大凱沒有充分考慮大渡河汛期的因素,而是因為妃嬪生子而慶了三天,以至於耽誤了過河的時間。
老秀才的話讓主席相信這是乙個見多識廣的人,於是他進一步謙虛地問道:你看,我們紅軍能做些什麼才能擺脫困境?
老秀才說:從這裡上游三百里處,有一座瀘定橋,你們的軍隊正爭先恐後地趕路,說不定還有一絲生機。
老秀才走後,反覆考慮自己提議的可行性,最終在26日中午召開會議,確定了分兵兩條路線的作戰方案
**率少數人馬在安順野武渡大渡河,**率大渡河右岸主力趕往三百里外的瀘定橋。
隊伍一趕到瀘定橋出發,蔣介石很快就得到訊息,他指示四川軍最高領導人劉文輝守住瀘定橋,必要時將其炸毀。
劉文輝雖然派出兩個旅到瀘定橋修繕防禦工事,做了一定的作戰準備,但他並沒有執行炸毀大橋的命令。
劉文輝並不同情紅軍,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首先表示,瀘定橋是連線川藏兩地的重要通道,靠這座橋可以收到很多稅,他不想切斷自己的金融路線。 另外,作為一方主宰的太子,他可不想輕易毀掉這座橋,會被自己的百姓罵一罵。
因此,當紅軍主力晝夜行軍300多里,提前到達瀘定橋時,劉文輝只是拆除了橋上的木板,13條鐵鍊還在。
當中國工農紅軍的22名突擊隊員背著沉重的包袱,手裡拿著**,在紅軍炮手的掩護下,開始爬上光禿禿的鐵鍊時,守橋的士兵們先是傻眼了,然後才想起要用槍攔住他們。
雖然部分突擊隊員中彈掉入湍急的河中,但其餘小隊員並不畏懼,憑藉鋼鐵般的意志和神一般的戰鬥力,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沿著鐵鍊攀爬。
守橋的士兵們一看到紅軍空襲人員就要衝上來,就急忙往他們身上潑汽油,開始燒橋,但越發勇敢的突擊隊員們還是冒著濃煙衝上岸。
突擊隊員身後的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迅速用鐵鍊鋪設橋梁。
這時,從安順橋過河的左邊紅軍擊退了擋路的敵人,也衝到了瀘定橋上,在那裡與右邊已經登陸的紅軍一起,擊敗了橋上的守軍。
2萬紅軍終於成功渡江,粉碎了老蔣在大渡河上殲滅紅軍的夢想,從而成就了中外戰爭史上瀘定橋攻占的著名故事。
時至今日,距離當年的炮火已經過去了將近80年,但想想當年紅軍險惡的環境和艱苦奮鬥,我們還是不得不感嘆紅軍戰士的鋼鐵意志和在絕地求生的勇氣。
此外,紅軍渡江的成功離不開當地人民的大力支援,尤其是90歲高齡的秀才的忠告和建議。
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而進行革命,依靠人民。沒有人民的支援,紅軍不可能衝出蔣介石的包圍圈,更不可能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
因此,我們黨歷來強調,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了人民。
因為瀘定橋的光輝歷史值得永遠銘記,早在2024年,這座橋就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景區。
當你覺得生活不如意,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時,不妨去瀘定橋散散步,站在搖晃的木橋上,洗去心靈的塵埃。
作者:柳安花茶
編輯:甄臻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