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超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舉措。 改革開放4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同志不斷推動改革向廣度和深度全面深化,統籌國內外大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量推動許多領域的歷史性變革、系統改造和全面重建。 努力走改革開放“必行之路”,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這就是目前正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前行的中國:GDP從2024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21萬億元以上; 近10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始終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自2024年以來,連續6年保持商品第一國地位,2024年國際出口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公升至14位7%,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4年的171元提高到2024年的36883元,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體系。
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的變化舉世矚目。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趕超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舉措。 是實現'兩個一百'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
最先獲得氛圍的深圳,再次見證了新的出發。 日前,**正式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深圳前海將進一步豐富協調協調發展模式,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點平台,打造對外開放高水平門戶樞紐。
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盧文鵬:10年來,前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共推出80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典型改革經驗和做法87項。
2024年12月,**擔任總書記後首次前往當地,第一站是深圳前海。 在這裡,總書記作出“我國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深水區”的判斷,號召全黨“敢於啃硬骨頭,敢涉水”,“改革開放不停歇”。
一年後的2024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主要原則,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
**張佔斌,中央行政學院黨校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一任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論斷,科學準確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和重大意義; 圍繞“如何改革”,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方向和路線圖、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和實踐推向了新的廣度和深度,以新的理念引領了這場巨變。
但是,改革越深入,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就越深刻、越尖銳。 在所有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圍繞處理好市場關係,一批批硬實招,一針見血,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 全面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國有資產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擴大內需,實施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市場活力噴湧而出,市場主體總數由2024年的5500萬戶增加到現在的1家以上8億,是民營企業數量的四倍。
在經濟體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同時,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啟用了泉水,社會制度改革不斷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伐鏗鏘有力地進行著, 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黨建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截至2024年底,各領域共啟動改革方案2485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如期完成,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局面。
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經濟總產值由54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實現了第乙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了中國大地上的小康社會。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製造業大國、世界第一大國,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
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和海南自貿港高質量建設,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全方位、多層次、大範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
剛剛閉幕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重大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總是在路上。 在新的征程上,14億中國人民正團結一致,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一步步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巨集偉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責任編輯:賈巨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