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疑惑,洪承愁為清朝辛苦了,為什麼清朝連他乙個頭銜都沒有呢?答案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連清朝自己都看不起洪承愁。
洪承愁去世時,正值康熙四年,清朝直到兩年後,康熙六年才給他起個綽號,給他發了碑文,內容也有些陰陽。 碑文說,清朝在錦州一舉殲滅了明朝的13萬大軍,俘虜了洪承愁。 清朝進關後,為了報答我們的養護之恩,尤洪成洄一直積極主動,在西南地區為我們四面八方殺,態度好,我們很滿意。
按理說,像這種紀念文章,至少盡量給人一些面子,可是清朝給洪承愁一點面子都沒有,完全是教人的語氣,頗有鬼子和翻譯之間的語氣,但這種態度其實很正常,洪承愁曾經是明代的吉遼都督, 並在宋錦戰敗後被清軍俘虜。人們早就被范文成成功勸說投降,從此他剃光了頭髮,換了衣服,開始為清軍幹活,而且他出賣了這個命,在擔任江南經濟戰略時,他肆意追捕和殺害了黃道洲、陳子龍等反清的人, 這些人都是被他殺了。
當時南明王朝正在與清軍合併,南明王朝的李定國已經連續打勝仗,形勢非常好。 就在清軍即將洽談和和時,洪承愁主動站了出來,堅決反對和和。 在擔任西南五省都督後,他試圖想辦法拖拽南明,然後各種脅迫和誘惑被瓜分。 此外,南明本人內部也是一團糟,沒過幾天,孫可旺和李定國就發生了內訌,清軍一下子完成了翻盤,這也是康熙後來給洪承愁的嘉獎文章中強調的歷史事件。
但其實清朝也利用和提防上一代的叛軍將領,比如吳三桂,手裡有軍隊,能用,又要留手,所以給的頭銜相當高,但是像洪承愁這樣孤注一擲,並沒有構成太大威脅的人, 清朝廷根本不需要隱瞞,洪承愁這樣的人用完之後,就一文不值了。所以在幫助清軍平定西南之後,洪承愁連子爵都沒有,清朝只給了他乙個三等輕車中尉,沒有入流。
乾隆年間,明末清初背叛投降的明代大臣洪承愁,對清朝建立貢獻最大的韓臣,也被乾隆鞭打。 乾隆皇帝親筆寫道:洪承愁雖然為清朝獻出了生命,但作為明朝大臣,就大案是非而言,絕對不是乙個極好的正面榜樣。 最終,他一揮手,就被拍進了《二相傳》,成為了清朝官方承認的叛徒。 對於這樣的人,清廷自然不需要給他任何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