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美團無人機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開通首條高校場景無人機投放航線。 據現場體驗者介紹,榨汁後6分鐘左右即可將水果送到學校。
外賣從天而降》,光是在腦海中想象這樣的場景,就有點刺激。 雖然無人機送貨還面臨諸多障礙,距離大規模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人們對第二步、第三步自然充滿期待。
事實上,這條高校無人機配送路線的開通,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創新的源頭來源於市場,在創新過程中,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牽頭。 “外賣從天而降”,不僅體現了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主體地位的價值,也體現了“學以致用”與“煙火氣”充分融合,推動學術界進入產業市場、促進技術真正應用的意義。
學以致用,是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世界中學習和生活的方式。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學術探索滑向虛偽境界的局面,使學術追求腳踏實地。 這顯然是一種健康的學習狀態,值得追求,應該推廣。 然而,可惜的是,一段時間以來,這種優良傳統被有意或無意地淡化甚至阻撓。 乙個非常明顯的跡象是,很多科研成果很難推廣和應用,其價值只存在於實驗室中,無法投入到現實生活中。 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前景分析報告》統計,我國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應用於實際生產,真正形成產業的只有20%。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並不複雜,即科研成果轉化提公升的體制存在障礙,“轉讓什麼”、“怎麼轉讓”、“誰轉讓”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 為此,人們寄希望於加強產學研合作,但實際效果似乎並不樂觀。 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應用,歸根結底要解決“誰用”的問題。 沒有這個目的,一切都是空談。
在產學研結合中,誰對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動力最強? 顯然是企業。 而這正是過去一些科技成果落地難的癥結所在:企業不被看作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科技創新在市場的大潮中暢遊,落地的阻礙將越來越明顯。 因此,要真正推廣和實施科技成果,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就必須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律。
近期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應用,加強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這些說法指出了問題的本質和癥結所在。 “學用”與“煙火”充分融合,“學”才能得到“用”的考驗和幫助。 無人機除了在技術層面不斷突破所創造的價值,在高校送餐的同時,也為技術如何適應瞬息萬變的“場景”提供了很好的體驗。 一條路線通過了技術的考驗,也成為企業科技創新主陣的新鮮註腳。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