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城市的公共運輸對達到一定年齡的老年人是免費的,但有些城市不是免費的,而是給老年人補貼。 我認為這很荒謬。
老年人可以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搭便車紅利,雖然理應如此,但卻隱含著社會對老年人的關心和尊重,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但是,如果用一種貨幣形式代替這種紅色,其含義就大不相同了。
有人會說,捐錢也是一種福利,也能體現出對老人的關愛,甚至老人也可以用錢享受更多的出行選擇,老年人也更加方便自由,這不就是對老人的關懷嗎?
這句話是坐在家裡的想象,還是符合現實?如何判斷老年人是否更方便、更自由?讓我們從現實來看。
由於老年人不免費乘坐公交車,城市的公交車不再擁擠,年輕人可以有早班的座位。 與此同時,老年人正在走路而不是開車,或者他們在家裡走來走去鍛鍊或購買雜貨。 有些老人因為是習,習慣早上出門見朋友,現在不出來見朋友,所以在家發呆。 老年人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用補貼的錢來享受更多的旅行自由。 甚至他們也沒有用補貼的錢坐公共汽車。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呆在家裡。 可以看出,在這項政策的引導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要少得多。
有些人就是想不通為什麼給他們錢的時候不坐公交車,而這筆錢完全夠坐公交車了。 想不通就想不通,其實就是不坐公交車。 這正是這項政策想要實現的目標。 因此,這項政策的本質不是給錢給老年人更多的選擇旅行的自由,而是用金錢來購買老年人不旅行的自由。
“自由”,如果能用金錢買到,本身就是一種人類的苦難。 而這種痛苦可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年輕人的希望在
補貼貨幣的政策相當於一種財富分配的方式,那麼根據這種分配,分配的原則是什麼呢?公平原則又是如何體現的呢?農村的老人會怎麼想?如果處理不當,就不可能創造乙個讓人們感到舒適的社會環境。
要解決老年人坐公交車和年輕人的時間衝突問題,用錢買東西是最低的手段,也是驢子技能差的表現。 同時,也反映出有些人懶得調查,有錢任性行事。 而這筆錢,卻是納稅人的錢。
你為什麼不為老年人做思想工作,如果你做了,你怎麼做?難道他們真的不能匆匆忙忙地和年輕人合作嗎?你能調整繞行路線,或者增加乙個特殊的班車嗎?你甚至可以考慮給公司領導做工作,把早班推遲一點,為什麼要安排這麼早的班呢?
當然,做事和取得物質效果是主要的,但對於有些事情來說,解決的重點是溝通協調,意識形態問題用錢來解決,總感覺像是對人格的侮辱。
歡迎點讚和評論,**收藏。 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