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科學為依據,以科技創新賦能
讓更多健康食品被看到、被信任、被接受
記者 劉豔芳
日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必須增強創新的主要動力。 “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的永恆動力”的保健食品行業,期待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獲得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科技創新的“潛力和紅利”,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正因為如此,對於2024博鰲健康食品科學大會暨博覽會,業界紛紛反映出極大的參與熱情——這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實、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羅雲波教授倡導,由十餘位食品行業院士和權威專家共同發起的高階會議, 聚焦食品有益健康的科學證據,既是健康食品的優質展台,也是行業與相關部門、學術界的充分交流。乙個誠實溝通的重要平台。
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院士在內的2000餘名代表,以及來自全球的傑出科學家、領軍企業家和100多家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余家10多個研討會。 今年2月,首屆博鰲健康食品科學大會暨博覽會(以下簡稱“FHE2023博鰲”)呈現了全球食品科技領域前所未有的盛會,促進了科學交流、成果展示和行業對接。
明年2月25日,以“科技創新推動健康食品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FHE2024將拉開帷幕。 本次大會由上海君實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特色研究中心、海南遠創主動健康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協辦,並得到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價司、食品安全專項監督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第一版相比,FHE2024概念更大膽,主題更具創新性,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 “亮點太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實說,他表示,大會議程已經敲定,包括7個板塊、7個重大創新論壇和35個會議,12位院士準備參加。 “屆時,在開展中外學術交流的同時,監管部門、科學家、企業三組將同台高歌,助力國家營養規劃實施,推動保健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傳播科學證據,交流科研成果
FHE分為“板塊”和“創新論壇”兩個系統,每個板塊都有專場。 FHE2024在已有“食品法規標準”、“新技術新產品”等FHE2023板塊的基礎上,新增了“食品藥品同源”和“運動食品”等欄目。
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11月9日聯合發布公告,將黨參、肉蓯蓉(沙漠)、鐵皮石斛、西洋參、黃芪、靈芝、山茱萸、天麻、杜仲葉等9種物質列入食品和中藥材物質清單(以下簡稱“食藥用物質”)。 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3批食用原料藥目錄,共涉及111種物質。 “不斷拓展食品藥品質量目錄,設立食品藥品同源性專區,意在深入挖掘中藥寶庫,開發出更豐富的科學證據健康產品,造福國內外消費者。 “陳君實說,我們特意邀請了中科院院士、暨南大學教授蘇國輝教授團隊組織'枸杞專題'。 該團隊對枸杞進行了長期的系統研究,證實枸杞多醣不僅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對視網膜和腦神經元也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蘇院士還在寧夏中衛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產學研緊密結合,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和技術攻關。
桑葉是帝斯曼和雀巢領導的食品和藥物同源性部分的另乙個主題。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指出,當人體血糖波動增加時,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會更高,容易導致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的發展, 微血管病和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如何讓人體的血糖水平走出“過山車”,緩慢上公升和下降,並獲得穩定的餐後血糖曲線,成為研究熱點。 “這兩家公司對桑葉控制血糖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做了大量深入研究。 陳君實說。
他進一步強調,無論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還是企業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都要用科學證據說話,即食品或食品配料進入人體後對健康有益的科學證據,包括從基礎科學研究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健康方方面面, 從產品上市到重新研究。“只有這樣,健康食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在原有的章節中,FHE2024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話題,如“新技術和新產品”部分的“細胞培養食品”和“合成生物學食品”。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樹立食品大概念”和“構建多元化食品供應體系”。 踐行大食理念,首先要樹立大資源理念。 其中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從傳統的農作物、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從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中獲取熱量和蛋白質。
細胞培養食品是利用細胞生物學、組織工程和食品工程領域的先進技術,通過無菌實驗室或工廠對動物細胞和組織進行大規模體外培養而生產的新型食品,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可能解決人類肉類生產和消費困境的解決方案之一。 我國發展生物經濟的“十四五”規劃強調“發展生物技術,開發人造蛋白等新食品”的重要性,地方政府也提供專項資金支援細胞培養肉的研發。 “如今,細胞培養食品遠不止肉類,它們多樣化,有魚,甚至蘑菇、雞肉。 陳俊實說,“但這還是乙個新興行業,用什麼技術生產細胞培養食品,其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行業未來如何......將深入討論。 ”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牽頭的“健康食品助力填補營養缺口”是七大創新論壇的亮點之一。 每四到五年,該研究所負責發布關於中國人吃什麼、營養狀況如何、營養充足程度和營養缺乏症的調查資料。 “僅僅有調查結果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解決問題,那就是用什麼食物來彌補這些營養缺口。” 這將是論壇的主要內容。 ”
完善法制,促進產業發展
近年來,營養健康消費的旺盛需求帶動了營養保健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沿著產業鏈傳導到上游的新型食品原料產業,為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提供了場所。 例如,熱門的合成生物學技術。 通過合成生物學,研究人員可以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分子成分、途徑和網路,並利用這些結構對生物體進行重新程式設計,以獲得工程細胞工廠。 食品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的有效結合,不僅是解決食品安全和營養問題的重要技術,也是克服傳統食品技術帶來的不可持續問題的重要手段。 合成生物學通過使用程式化的單轉殖細胞工廠、工程微生物複合物或無細胞生物合成平台來改善食品生產。 將合成生物技術應用於未來的糧食生產,有可能在擺脫傳統農牧業弊端的同時,提高資源轉化效率。 生物經濟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實現食品產業的迭代公升級。
使用轉基因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兩種母乳低聚醣 – 2'- 岩藻醣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於2024年10月經國家衛健委批准,可作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調製奶粉(兒童用)和特殊醫用嬰幼兒食品中的營養強化劑。這是乙個不小的突破。 從保健食品行業的角度來看,“相關監管制度與時俱進,新的食品原料為轉基因微生物發酵生產的食品開啟大門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食品新原料,《食品新原料安全審查管理辦法》給出的定義是:指我國沒有傳統飲食習慣的物品,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出的成分;原始結構改變的食品配料;等新開發的食品原料。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羅雲波教授表示,對新型食品原料的監管,有關方面仍在探索,“如何在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安全,規範行業健康發展,亟待解決。 ”
兩種母乳低聚醣的獲批是一項重大突破,它將在包括細胞培養食品在內的新食品成分的管理方面發生一些重大變化。 陳君石道:“咱們先賣了,留給FHE看看。 ”
據介紹,FHE2024特別設立了“試點會議:新型食品原料研討會”。 屆時,國家衛健委食品司負責人將出席演講,研討會上既有重磅政策報告,如食品司監測評價處處長陳波《大食概念背景下新型食品原料管理新思維》和宋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評價辦公室主任《食品新原料評價框架》、評價二室主任張磊《食品藥品物質目錄編制》,以及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劉龍等硬核學術報告。合成生物學與食品新原料“,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韓俊華的《食品活性成分-膳食特定推薦值(SPL)和可耐受最大攝入量(UL)》。
當然,通過召開一兩次會議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但監管部門、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開誠布公的對話可以促進相關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 陳君石說:“我們對此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