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術,每年節約外匯3000萬元
長沙思盛完成航空發動機渦輪盤榫槽專用拉床研製,滿足我國航空加工需求,填補國內空白
走進長沙思盛智慧型裝備生產車間,一批價值數百萬元、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精密裝置依次擺放。 攝影:宋彬彬。
切割、切割、研磨、軋制、清洗......走進長沙思盛智慧型裝備的生產車間,一批價值數百萬元、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精密裝置依次擺放,對著金屬工具“精雕細琢”,經過一系列工序,最終成型各類精密零件,每一件產品堪稱工業藝術品。
這是我們新開發的數控榫槽拉床,裝置加工的零件精度誤差不超過002公釐,相當於一根頭髮的十分之一。 長沙思盛總經理陳柳陽介紹,公司繼承自長沙工具機廠,是一家具有豐富智慧型裝備製造經驗、技術基礎可靠、專業從事拉床研發製造的科技型企業。
202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和平利用軍事技術協會、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在大連召開“航空發動機領域高階數控工具機供需對接交流會”, 並邀請長沙四盛參加。
會上,長沙思盛負責人了解到,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渦輪盤榫槽製造拉削工藝均採用德國和美國的高階數控拉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技術封鎖和阻礙,且價格非常昂貴,國家相關部委希望重點發展我國自主高階數控工具機, 用2到5年時間實現高階數控工具機的國產化。
這是必須大力扶持的國義,研發成功後也能提公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陳柳陽告訴記者,公司負責人從北京回來後迅速組建了團隊。 在國內航空發動機相關廠商的支援下,同月與相關企業和大專院校合作,啟動六軸數控榫槽側拉床的研發。
經過4年的持續投入,長沙思盛培養了一支集機、電、液壓、軟體於一體的技術團隊,打破了國外研發中國高階數控拉床的技術封鎖,突破了航空發動機渦輪盤榫槽加工的核心技術瓶頸,實現了六軸數控榫槽專用拉床的國產化。 目前,長沙思盛正在加緊生產該裝置,可實現年產2台六軸數控榫槽專用拉床,將完全替代進口,滿足我國航空發動機渦輪盤榫槽拉削需求,每年節約外匯約3000萬元, 推動裝備製造及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
不僅如此,長沙思盛擁有臥式內拉絲機等20餘款核心產品,近年來不斷創新,開發的高精度雙伺服內拉機等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南省和長沙市企業技術中心、 先後榮獲湖南省製造業(拉床)單項冠軍,擁有專利7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
裝備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國家的支柱。 陳柳陽表示,公司堅持以大胸懷、大格局、大目標推動公司發展,因此成立了以公司為首建立社會責任建設示範單位領導小組,並堅持在長沙縣總工會的指導和監督下, 從環境、用人、安全、管理、公共、道德五個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做到誠信經營,實現土地、水、物等資源的高效利用,完善管理體系。為保障員工切身利益,全年共培訓員工400餘人次,同時堅持投身社會公益慈善等事業,被評為2024年度長沙縣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和勞動競賽標桿單位、湖南省AAA級信用企業。
*:星沙時報。
記者:宋彬彬。
與星莎相遇,立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