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在美國流浪了16年的“天才少年”,衝上了熱搜。
結合相關資訊,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關於該男子的事實:
第一點是,姓孫的男子(英文名eason)今年54歲,家鄉是江蘇江陰,2024年去了美國,至今已經35年了。
第二點,孫某某小時候,絕對是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優異,性格外向,喜歡運動。 孫某某的成長故事,是學校和老師引以為傲、口口相傳的“神話”。
第三點,孫某某18歲就從中國名校之一的復旦大學少年班畢業——要知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很多地方的小學都要求8歲才能上一年級,甚至現在,10歲是高考的年齡。 因此,稱孫某某為“天才少年”並不為過。
第四,2024年,年僅19歲的孫某某在復旦通過了第九屆中美物理研究的CUSPEA考試,獲得了許多人無法企及的“李政道獎學金”,得以免費赴美留學。
第五,孫宇晨赴美留學之路也是一帆風順的:他短暫就讀於紐約城市大學,進入布魯克林學院攻讀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該校擔任博士後兩年。
第六,孫某某離開布魯克林大學後,進入被譽為“財富神話之地”的華爾街,在計算機領域工作了兩年。 孫某某聲稱,他當時的年薪在10萬左右,而且是90年代!
第七,孫某某的學術造詣非常深厚,從他2024年至2024年在英國發表的30多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其中不少發表在權威的SCI期刊《物理評論》上。
第八,在美國生活和學習的前17年應該說很舒服,在此期間,他也獲得了美國國籍,成為了很多人眼中閃閃發光的“美國人”。
上世紀90年代,孫某在紐約認識了一位女同胞,結婚生了個女兒,妻子拿到綠卡後就離開了他,這段婚姻持續了大約4年。
第十點,因為婚姻變故,孫某某崩潰了,工作、生活、人際關係急轉直下,後來又出現了幻聽、幻想等精神問題,從2024年開始就一直在布魯克林流浪,16年才回過一次老家。
曾經美麗的“天才少年”為何會隕落?
從網友上傳的**來看,孫某某並不注意頭髮,已經和金庸寫的洪七公“乞丐幫”髒衣服派成員的模樣差不多了,沒有固定住處,平日靠乞討、撿別人丟棄的食物勉強生存。
每天吃完早飯後,孫某某都會去公園休息,每週去街區59街一次給別人拿衣服和被子,天冷的時候去地鐵站過夜。 很難想象,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大學生,乙個華爾街的精英,竟然淪落到這個地步!
當然,網友們最關心的話題是:是什麼讓孫從乙個無數人羨慕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乙個在美國街頭流浪了16年的“流浪漢”?除了婚姻更迭,網路上流傳的還有兩個版本:
乙個版本是孫某某自述的原因,就是不高不低,“心比天高,生活比紙薄”,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小姐的身體就是丫鬟的生命”,眼高手低。
另乙個版本是網際網絡上未經證實的“賭博”理論。 有網友稱,孫某某有一段時間經常往返於紐約和拉斯維加斯這個“賭場”之間。 俗話說“十有九次賭輸”,賭博的終結可想而知。
不管是什麼原因,孫的命運最終還是落了下坡路。
更不用說孫某某“少年班”就讀的復旦大學,自誕生以來,培養出不少優秀校友。 比如經濟學領域的吳敬璉,數學碩士蘇步青,哲學與管理領域的郭廣昌,計算機領域的梁建章。
即使在孫某某所學的物理學領域,復旦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校友,如吳航生、龔常德、方守顯、丁大釗、王啟明、王迅、楊福家、沈學基、陳世剛、陶瑞寶、孫欣、張春亭、朱靜、徐志展、柴志芳、陳開賢、沈志勳、張東輝、蔡榮根、 以及一大批中科院院士。
孫中山曾短暫就讀的紐約大學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也有14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和世界上第一位菲爾茲獎獲得者。 此外,基辛格、鮑威爾、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羅夫、計算機大亨王安等也是這所大學的校友。
然而,一度因赴美而聲名鵲起的孫某某,並沒有追隨校友兄妹的腳步,而是在38歲時成為了紐約街頭流浪漢。
網友們唉了一聲嘆氣,也有理智的網友指出:孫的英語水平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乙個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35年的人,也讓人質疑他的適應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復旦大學校友會、家鄉相關組織、紐約當地一些華人援助組織已開始行動起來,孫某某也表達了回國的願望。
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錢學森夫婦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
當年,在美國賺得盆滿缽散的錢錢的錢學森夫婦,為了報效祖國,放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祖國。
孫某某,究竟因為幾次錯失良機和人生挫折,從“天上驕傲”“華爾街精英”,走向灰心喪氣、弄巧成拙,甚至迷失人生方向的原因?
或許當年“少年天才”孫最缺乏的,就是錢學森的追求和正直。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有乙個有趣的笑話:林先生和東北人民自治軍剛到白山、黑水時,交接的“老大哥”蘇軍士兵問林先生的士兵:“你們抽菸嗎?”
我們的士兵回答說:“我不抽菸。 ”
蘇軍又問:“你喝酒嗎?”
答: “我不喝酒。 ”
蘇軍:“你知道怎麼和女人玩嗎?”
我軍士兵板著臉:“我們八路軍不允許這樣!”
蘇鈞聽到這話,臉上滿是疑惑,連連搖頭:“那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蘇軍永遠不會明白,我軍從建軍之初就明確了崇高的理想和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而這個宗旨早就刻在了士兵的骨子裡,自建軍以來就從未改變過。
沒有高尚的追求,很容易失去人生前進的動力,要麼沉迷於眾人,要麼活在虛無中。
希望已經過了知天命年齡的孫先生,能夠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標、夢想和追求。 人生的下半場,一切都在時間裡,你可以過上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