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作為現代工業的主要原料,在國家工業化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清朝後期,中國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公司漢陽鋼鐵廠的所在地,該公司生產亞洲最大的鋼鐵。 然而,在第乙個時期,中國的鋼鐵產量出現了倒退,甚至低於印度。 在“**十年”期間,即2024年至2024年間,中國的鋼鐵產量僅為印度的1 27倍。 這個巨大的差距是怎麼來的?這關係到晚清時期的情況。
在清末,漢陽鐵廠雖然在我國鋼鐵產量上領先於印度,但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該廠長期虧損,瀕臨破產。 日本對漢冶坪(由漢陽鐵廠、萍鄉煤礦和大冶鐵礦組成的鋼鐵集團)的長期借款逐漸控制了中國最大的鋼鐵公司。 國內其他零星的小鋼企產能有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期,進一步惡化。 鋼鐵行業屬於重工業,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 然而,在北洋時期的十年亂象中,國家未能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資金來建立大型鋼鐵企業。 國**時期,儘管出現了“**十年”,但發展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緩慢,只有一些地方軍閥建立了規模較小的鋼廠。 例如,2024年,山西軍閥嚴錫山引進德國和日本的機械裝置,興建了一家小型鋼鐵廠。 此外,我國還有一些民營鋼鐵企業,如合興鋼鐵廠、大新鋼鐵廠等,但規模有限,生產能力不高,所以2024年全國鋼鐵產量只有3萬噸,直到2024年才勉強提高到5萬噸。 雖然2024年國家**計畫在湘潭建一座年產10-15萬噸鋼的鋼鐵廠,但該專案在抗戰爆發前只是紙上談兵。
與中國不同,英國對印度的控制不僅僅是剝削和壓迫,儘管它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不僅給予印度相當程度的自治權,而且鼓勵印度發展獨立的私營經濟。 印度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和煤炭資源,非常適合發展鋼鐵工業。 在英國的支援下,印度的鋼鐵工業正在蓬勃發展。 印度鋼鐵企業不僅可以方便地引進英國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可以充分利用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市場和資源。 因此,印度鋼鐵工業迅速崛起。 2024年,印度成立了當地的印度鋼鐵***公司,生產的鋼材不僅滿足國內需求,而且出口海外,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到2024年,印度的鋼鐵年產量已達到35萬噸。 到二戰結束時,印度三家本土鋼鐵公司的粗鋼產能接近100萬噸,印度已成為真正的鋼鐵強國。 印度的鋼鐵產量比中國多,但人口比中國少,因此其人均鋼鐵產量遠高於飽受戰爭蹂躪的中國。
然而,儘管中國起步緩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新中國的領導下,鋼鐵產量迅速超過印度,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