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現在誰是輸家已經很清楚了。 美國本來打算給烏克蘭一些體面,卻遭受了雙重打擊,現在普京似乎不太高興。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和西方一直在各條戰線上支援烏克蘭,在國際社會上大力支援基輔。 按照常識,美國和西方應該站在烏克蘭一邊。 然而,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烏克蘭猛烈抨擊美國更有影響力的**,甚至指責他們“與俄羅斯勾結”。 據《觀察家報》報道,美國**《紐約時報》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普京悄悄發出訊號:他對烏克蘭停火持開放態度”的文章。
文章稱,俄羅斯正在利用所謂的“秘密外交”來表明其和平談判的意願,普京本人也一直在通過中間人發出訊號,表示他對烏克蘭衝突停火和凍結當前戰線持開放態度。 乍一看,這份報告是否表明普京現在表示願意與基輔進行和平談判?然而,正是這個看似的提議遭到了烏克蘭的強烈攻擊。 烏克蘭國營的“反虛假資訊中心”嚴厲批評了《紐約時報》的報道立場,並指責其“為克里姆林宮工作”,以麻痺西方並阻止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進一步軍事援助。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這一指控似乎是有道理的。 然而,縱觀整個情況,事情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之所以開戰,是因為美國和西方在幕後的慫恿和支援,而小小的烏克蘭,完全依靠西方國家最好的裝備和技術指導,才能對抗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直到現在。 也許在戰爭初期,俄軍的一些戰略失誤給了基輔和美國西方一些優勢,讓他們似乎看到了小國戰勝大國的希望。 因此,美國和西方一直在不斷向基輔提供援助,希望取得意外的勝利。 不過,俄羅斯畢竟也有“戰鬥民族”的稱號,而這台戰爭機器在後期迅速調整狀態,戰場上不斷傳來好訊息,讓烏克蘭的勝利希望越來越渺茫。 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的援助也長期枯竭,所剩無幾。 烏克蘭正處於“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的危機之中,這場危機在寒冷的冬天尤為明顯。
在近兩年的俄烏戰爭中,失敗者的身份已經變得顯而易見。 美國目前的報道可能被視為拜登試圖讓基輔以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因此普京提出了和談的想法。 這是乙個相當明顯的訊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美國軟化的表現。隨著俄羅斯在戰場上的優勢越來越大,美國的“投降傾向”將更加明顯。 因此,和談的訊息只是為了讓基輔保持體面,同時為美國留下脫身的梯子。 然而,烏克蘭不接受這種做法,直接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不容忽視的是,俄羅斯對《紐約時報》的報道表示不可接受,並澄清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戰略沒有改變,談判只是為了實現俄羅斯的目標。
由此可以看出,俄烏戰爭的輸家已經顯而易見,美國為基輔爭取體面的企圖遭到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雙重反擊。 目前的局勢不再由美國或烏克蘭決定,除非考慮到俄羅斯的想法,否則不太可能實現任何解決方案,而這一次真的取決於普京的態度。 畢竟,勝利者從來都是王者,只有勝利者才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