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古建築的宮殿和寺廟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的建築和藝術成就。 古建築位於湖北省武當山風景如畫的山腳下,在明代(14-17世紀)逐漸形成,道教建築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 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來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202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當山古建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又稱太和山,在古代被稱為“玄月”、“太岳”。 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主峰天竺峰,海拔1612公尺,周圍有72座山峰聳立,24條水迴圈,奇峰疊綠,風光秀麗。
武當山。
武當山。 道教中心早在唐代就已建立,一些道教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 然而,現存的建築體現了元、明、清三代中國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和藝術成就。
武當山古建築。
武當山古建築。
唐、宋、元、明、清三代都建在武當山。 武當山古建築建於唐代(627-649)的貞官年間,唐代太宗李世民在這裡修建了五龍廟。 武當山古建築也建於宋代,元代建築規模進一步擴大。 明代是武當山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成祖朱帝封武當山為“大越”,施宗朱厚西更是被封為“治界玄月”,地位在“五山”之上。 在此期間,武當山建造了大量的建築物。 據史記載,明成祖朱棣崇拜道教,在北京紫禁城、太廟、社記壇、天壇基本建成後,在明永樂十年(2024年),他下令率領20萬人進入武當山,建造了大量的建築,用了12年的時間,建造了9座宮殿, 9 個景觀,36 個尼姑庵,72 個岩石寺廟的巨大建築群。明嘉靖三十一年(2024年),“治界玄月”牌坊建成,武當山建築群基本形成。
武當山古建築。
道教中心早在唐代就已建立,一些道教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 然而,現存的建築體現了元、明、清三代中國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和藝術成就。 這座古老的建築群在明代達到了頂峰。
武當山古建築。
現存建築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和藝術成就。 這座古老的建築群在明代達到頂峰,擁有9座宮殿、9座寺院、36座尼姑庵和72座寺廟。
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滄桑,許多宮殿都變成了廢墟,武當山現存古建築主要有太和宮(金頂)、南燕宮、紫霄宮、玉禎宮4座、玉虛宮、武隆宮2座宮墟、元河觀、扶真觀2座。 此外,武當山還有200多座尼姑殿和岩寺。
玉貞宮。
玉貞宮。 玉貞宮:武當山“九宮八景”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年(2024年),永樂十五年(2024年)建成,建宮殿、房間等97間。 到嘉靖時,御真宮已擴建至396間,院落寬敞,環境優雅幽靜。 玉真宮位於武當山九宮之一的武當山鎮以東4公里處,位於山腳下,海拔174 7公尺,背靠鳳凰山,面向九龍山。 2024年1月19日,玉真宮正殿被大火燒毀。
玉貞宮。 玉貞宮。
玉貞宮正殿遺址。
玉貞宮正殿遺址。
瓊臺中關:又稱“紫月瓊臺”,是傳說中封印真武之地,始建於元代,明清歷代曾修繕擴建,原寺房數百間,咸豐六年在瓊臺中關主樓被毀,“三清宮”位於高台上, 在巍峨的山峰的護衛下,顯得十分莊嚴莊嚴。
瓊臺中檢視。 瓊臺中檢視。
瓊臺中觀“三清宮”的主體建築位於高台上。
三清宮。 族長的宮殿。
瓊臺介觀複合體。
紫霄宮:紫霄宮始建於宋宣和年間(1119-1125);元代重建,命名為“紫霄元盛公”;明永樂十年(2024年)修建,賜量為“太玄子霄宮”;明嘉靖三十一年(2024年),擴建至806間;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保持了原貌,是武當山現存的完美宮殿之一。
紫霄宮。 紫霄宮。 南燕宮:全稱“大聖南燕宮”,位於南燕,道教尊其為真武道聖地。 整個建築充分利用山、頸、崖、洞等危險,建造了宮殿、亭台樓閣、山門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相互映襯。
納曼宮。 納曼宮。
南燕宮正殿,玄帝宮。
太和宮:全稱“大月太和宮”,位於天竺峰頂。 該建築群位於海拔 1,500 至 1,612 公尺之間。 建築整體布局充分利用天竺峰的巍峨氣勢,巧妙地按照明代皇家建築的風格進行序列布局,彰顯神權至上的理念,達到“美如天宮”的意境。
金殿:金殿是武當山的精華,金殿,是一座銅鎏金仿木結構的宮廷式建築,面寬深,寬44 公尺,深度 315公尺,554公尺,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璀璨明珠,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珍寶。 金殿正中供奉著真武帝的雕像,殿內的金匾上寫著“金光燦爛”四個字,據說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筆。 站在金峰之巔,極眼俯瞰,群峰環繞,綠如屏風,武當山美景盡收眼底。
金廟。 武當山上的建築展示了非凡的建築藝術和技術,代表了中國近千年來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武當建築對中國宗教和公共藝術與建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武當山的宗教群是道教的中心,道教是東方的主要宗教之一,在該地區的信仰和哲學發展中發揮了深遠的作用。
武當山古建築現存建築規模大、規範性高、結構嚴謹、裝飾精美,在中國道教建築中獨樹一幟,在世界範圍內是罕見的,是古建築史上的一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