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12月20日,寧津縣世紀鎮在奉濟舉行,當天氣溫低至零下16度。 上午九點半,大市場上的小販們紛紛開攤,隨著鑼鼓聲,市場開始熱鬧起來。
對於石基鎮的老百姓來說,自家門口的大市場總是比別人熱鬧。因為鎮上有鑼鼓隊,只要聚集起來,就可以表演,今天也不例外。
隊長叫馬連生,今年68歲,來自世紀鎮馬莊村。 除了他之外,還有范志尚、劉海霆、張建德、柴清源、傅文生等,當天一共來了11人。
鑼鼓隊每天都來表演。
馬連生是一名退休教師,平時喜歡鑼鼓,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範家村的范志尚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他們只是喜歡聚在一起,今天去你的村子,明天去另乙個村子,找一塊空地,製造一些噪音,自娛自樂。 每個村莊都有相同愛好或興趣的村民正在尋找他們的運動並加入。
慢慢地,鑼鼓隊從幾個人擴大到20多人,全部來自10多個村莊,年齡都在60多歲。 除了鑼獅的表演形式外,還集吹奏、演奏、歌唱於一體,還組成了40人陣容的秧歌隊。 成型後,他們開始在石基鎮的各個村莊自發演出。
鑼鼓隊成員。
這一天,馬連生和范志尚分別演奏了獅頭獅尾,一前一後,一高一低,伴著鑼鼓,做著跳躍和癢癢的動作,表現得生動。 無論是購買完就要回家的村民,還是剛開始趕市的路人,都忍不住停了幾秒鐘。 有些人甚至拿出手機拍照錄影。
馬連生和范志尚分別扮演獅頭和獅尾。
鼓手、鑼手、鈸不是固定的,有空的就來。 舞獅一直是我和老凡。 脫下戲服的馬連生說。 因為他們不是固定的團隊,所以他們根據當地的表演習慣隨機更換鑼鼓和秧歌舞步,享受其中。 村里有動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粉絲”也增加了。
去年,在鎮上的支援和指導下,他們把“舞台”搬到了大布景上,地點不受鎮上的限制。 每38定的時間,湘雅鎮的芝麻李,寶甸鎮寶甸市場都是他們經常去的地方。
每場表演的圍觀者眾多,氣氛熱鬧,可以弘揚傳統民俗。 馬連生說,有時候演出結束後,會有觀眾過來要求他們去看下一場演出。 有人說,鑼鼓隊去哪場就去哪場,這讓我們很受鼓舞!”
在整個演出隊伍中,80歲高齡的舞獅主粉志尚年紀最大。 十幾歲時就開始接觸舞獅,這種表演已經陪伴了他60多年。 如今,范志尚除了在大片場演出滿足自己的愛好外,還有點“自私”——找傳承人。
范志尚(中)80歲。
就是因為擔心這場演出會輸掉,所以一直堅持到現在。 “范志尚說。 按照他的想法,他會在各種各大聚會上表演,有更多的露面機會,在來來往往的路人中,可能有一些人感興趣,想學習。
如他所願,今年,徐莊村乙個11歲的孩子在寶甸市場對鑼和獅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現在,范志尚每週都會去教孩子們,教“絕技”。
上午10點,演出結束,鑼鼓手在原地休息。 村民們的熟人上前打招呼,圍觀的人群漸漸散去。 “老男孩”們呼吸著熱氣,陽光照在他們的肩膀上,為他們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套”。
大眾報紙、農村群眾記者 孫佳 通訊員 楊瑞琦 潤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