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鋰電池產業上游鋰礦對外高度依賴的局面短期內依然存在。
日前,澳大利亞聖佐治礦業執行主席約翰·普林納斯在第十屆中國(深圳)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西澳主導全球上游鋰資源,而中國主導全球下游鋰鹽、電池材料和電池鏈。
具體來說,全球50%的鋰產量來自西澳大利亞州,而澳大利亞98%的鋰出口到中國。 中國擁有60%的鋰鹽、65%的鋰電池材料和77%的電池製造能力。
根據澳大利亞工業、科學和資源部(DISR)發布的2024年9月版《資源與能源季報》,澳大利亞2022-2023財年鋰總產量為405,000噸LCE。
此外,DISR今年6月發布的乙份報告顯示,到2024年,澳大利亞支援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礦產出口收入將累計超過400億澳元,其中鋰和銅是主要貢獻者。
在鋰資源方面,電動汽車需求的增長將推動對鋰金屬的需求大幅增加,但鋰出口收入預計將從 2022-2023 財年的 190 億美元下降到 2024-2025 財年的 150 億美元,因為採礦業的增加將推動鋰產量的增加。
此外,John Prineas在論壇上還提到,2024年澳大利亞只有乙個活躍的礦山,即Greenbush礦,由Talison Lithium擁有100%的股份,而Talison由天齊鋰業與IGO的合資企業擁有51%的股份,在美國由Ya擁有49%的股份。
2024年,格林布希礦佔全球產量的90%目前,澳大利亞有六座鋰礦,格林布希礦在全球產量中的份額已降至25%。 然而,就鋰鹽廠而言,澳大利亞只有兩家氫氧化鋰廠在生產。
據報道,St. George's Mining是一家總部位於西澳大利亞的礦業勘探公司,該公司擁有西澳大利亞州亞歷山卓山的鋰礦開採權。 公司已確定大量露天偉晶巖岩脈,該地區的偉晶巖具有巨大的鋰開採潛力。
鋰礦石作為製造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在全球需求和戰略地位上仍保持長期增長勢頭。
在2024年淨零排放情景下,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3億輛。 麥肯錫公司預計,鋰離子電池將繼續以約3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鋰需求將從2024年的約50萬噸碳酸鋰當量(LCE)增加到2024年的約300萬至400萬噸。
澳大利亞擁有世界第五大鋰資源儲量,憑藉國內資源稟賦和先進的開採技術,已成為全球鋰礦產業鏈的領跑者。 此前,澳大利亞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澳大利亞對華鋰出口佔月度總值的85%以上,2024年上半年佔94%以上。
為了加強對鋰電池原材料的上游控制,中國公司已經入股了多家澳大利亞礦業公司。 除了天齊鋰業持有全球最大鋰礦Greenbush的多數股權外,贛鋒鋰業還持有澳大利亞Mount Marion、Pilbara和Finniss礦源的部分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鋰鹽**今年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澳洲礦山的定價機制近期開始發生變化。 此前鋰礦價格高,跌幅慢,但鋰鹽**低,跌幅快,導致國內鋰鹽商家售價和成本倒掛。
目前,澳礦主流定價方式為Q-1定價,即本季度鋰礦經理協議價格是根據上一季度鋰鹽**協商確定的,在鋰鹽價格下行趨勢下,精礦**跌幅慢於鋰鹽**。
今年10月以來,已有國內鋰鹽廠和澳洲礦商談四季度鋰礦,將鋰礦定價模式改為M+1,即以原料交割+1個月鋰鹽**為基準進行結算,在這種模式下,鋰礦**和鋰鹽**漲跌節奏更加一致, 鋰鹽加工將大大減少損耗情況。
另一方面,為避免過度依賴澳洲礦山導致鏈條斷裂的風險,近年來,中國鋰資源企業紛紛加快布局非洲和南美的鋰資源採購鏈。
其中,非洲豐富的鋰資源、相對友好的投資環境和成本優勢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2024年以來,贛鋒鋰業、盛鑫鋰能、天一鋰業、中礦資源等公司加快在非洲鋰礦布局,簽訂多項承銷協議,開展更深層次的股權合作。
其中,馬里古拉公尺納鋰礦是全球最大的高品位鋰礦之一,採礦權由贛鋒鋰業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Firefinch共同持有,鋰專案品位為145%,鋰礦資源19億噸,LCE達到19670,000噸。 該專案於2024年6月3日開工,預計2024年投產。 今年9月,贛鋒鋰業宣布,計畫將1馬里專案增資38億美元。
2024年2月,中礦資源排名18億美元現金(約合人民幣11元)。46億美元)收購辛巴威Bikita鋰礦74%的股份。根據IRES報告,Bikita鋰礦區累計發現的鋰礦資源數量為2941個40,000噸礦石,氧化鋰金屬含量為3440,000噸,相當於84碳酸鋰當量960,000噸。
今年7月,礦山200萬噸/年(鋰輝石)建設專案和200萬噸/年(鋰輝石)鋰輝石改造專案竣工,並實現穩產,具備30萬噸/年生產能力、30萬噸/年鋰輝石精礦。 同樣在今年7月31日,第一批從比基塔礦運往中國的鋰精礦從南非德班港出發,歷時29天,抵達南昌香堂碼頭,然後陸路運至中礦資源旗下江西東鵬新材料有限公司進行加工。
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