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里程碑:歐盟有機會發出積極訊號中國近日宣布,將對西班牙、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等6個國家的普通護照持有人實施單邊免簽政策。 這一倡議是促進中歐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人文交流始終是中歐關係的重要支柱,這一倡議將有助於加強人文交流,進一步增進兩地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12月7日至8日,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這是中歐領導人四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對中歐關係具有深遠意義。 在當前危機四伏的國際形勢下,世界期待中歐領導人在坦誠交流後發出積極訊號,為世界帶來更多穩定與發展。
從巨集觀角度看,歐盟應認識到,中美領導人在三藩市峰會上達成的共識,不僅有助於穩定中美關係,開啟亞太合作新篇章,也為中歐在互聯互通問題上尋求共識提供了契機之窗。 在疫情爆發前的幾年裡,歐盟**認為,雖然歐盟作為乙個整體沒有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歐盟排除了在其他大陸、地區或市場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由於當時歐洲缺乏協調的規劃和行動,這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歐盟啟動了自己的全球基礎設施投資計畫“全球門戶”,旨在到2024年為可持續的高質量專案籌集3000億歐元。 因此,歐盟有理由探索創新的合資企業,以適應大流行後復甦時期的新挑戰。 “全球門戶”倡議是在疫情肆虐之際提出的。 今天,雖然有更多的行動空間,但新的挑戰正在出現。
例如,巴以衝突仍在繼續,戰火甚至可能蔓延到整個中東,更不用說非洲等地已經存在的其他潛在危機了。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全球門戶”倡議是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也是一種可持續的替代方案。 但是,如果我們從務實的角度來看國際關係,考慮到投資、創新、外交和戰略考慮等因素,那麼“全球門戶”可能只是一件“藝術品”,似乎只是表面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歐關系的人文交流將變得更加重要。 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乙個積極訊號,表明兩國領導人願意坐下來面對面會晤,共同應對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 為了加強中歐人文交流,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如促進語言交流、開展文化交流、加強學術交流等。 這些措施將有助於促進中歐關係的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中歐合作的時機已經成熟,全球門戶倡議並不是最佳選擇。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BRI)已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150多個國家參與,其經驗是獨一無二的。 歐洲機構也在許多地區開展了基礎設施專案。 但是,這種重複是沒有必要的,應儘量減少資金的浪費,並應集中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資源。 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全球門戶”,都覆蓋了衝突國家及其周邊地區,中東的和平解決非常重要。 歐盟和中國可以開展對話與合作,促進中東和平。 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地區迫切需要外交,有許多領域需要考慮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的重建。 中國和歐盟還應該重新啟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這是同類協定中最有前途的。 在全球化時代,中歐合作對全球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美國新上任的拜登呼籲“謹慎”,這也導致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中止。 但事實上,該協議花了八年時間談判,歐洲領導人將其視為與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和長期合作夥伴達成歷史性協議的機會,不應浪費。 該協議不僅為促進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公平競爭提供了乙個平台,也為歐盟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准入,同時為歐洲公司在中國經營提供了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然而,該協議是乙個錯失的機會,雙方都應該記住,它為雙方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公平的環境和更公平的待遇。 歐盟應努力解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中的敏感問題,使其得到全面實施。 這不僅有助於在中歐之間建立系統性夥伴關係,還將探索“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門戶”倡議如何協同工作。
歐方應拿出誠意,恢復《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採取建設性措施,有助於中歐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係。 在當前全球緊張局勢加劇的形勢下,中歐合作更為重要。 除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外,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加強合作,如科技、環保、能源等。 雙方應共同努力,探索可以創造雙贏的領域,為中歐關係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權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