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乙個聖地,你什麼都不用做,你什麼都不用想,寒冷、飢餓、困難、壓力、麻煩、焦慮......什麼都沒有,只有溫暖和舒適。
你嚮往它嗎?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這樣的地方——子宮。
乙個溫暖舒適的母親,就像伊甸園一樣,提供你生活所需的一切。
那時候,我們不需要任何認知。
然而,當我們從母親的身體中誕生的那一刻,為什麼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哭泣?
因為,從那一刻起,我們開始有了認知。
然而,認知的開始也意味著舒適的結束。
有了認知,你才能有喜怒哀樂,有悲哀,有跌宕起伏,有愛有恨。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原始的衝動,想回到母親的身體。
換句話說,追求母親般的安慰是人類的本能。
然而,只有通過地獄般的磨難,人們才能發展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一根流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界的聲音。
我覺得這個過程就像乙個士兵在萬軍中披荊斬棘,開闢了一條認知成長的道路,只為遇見眼前那個更好的自己。
但現實是,乙個人年紀越大,他就越離不開自己的舒適區。
你問問自己,你是一年365天都活著,還是只活了1天,重複了365次?
你有 10 年的工作經驗,還是重複 1 年的經驗 10 次?
你是做了 100 件事,還是只做了一件事並重複了 100 次?
重複是躲在自己的舒適區,享受母性的感覺。
有很多人,在達到工作所需的水平後,在那之後,他們不斷重複,從未成長。
儘管他們定期參加講座和培訓,但實際上,他們的水平並沒有因此而提高。
甚至有的人,沒有能力,沒有知識,沒有資源,無法忍受克服障礙的艱辛,但他們只是想做點什麼。
最後,我不得不說:“現在什麼都做不容易”,或者“總體環境不好,我什麼都不賺錢”,......
然後,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下一次工作不順利,我開始考慮再次做點什麼。
他們不知道是他們的認知侷限性導致了現狀。
他們享受舒適區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被認知禁錮。
甚至許多科學家也是如此。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克斯·蒲朗克(Max Planck)說:“一門新科學的勝利與其說取決於對手的說服力,不如說取決於對手最終死了。 ”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像上帝一樣照亮了全人類。
然而,在他取得一些成就之後,他的認知也被禁錮了。
因為,有乙個叫尼古拉·特斯拉的人,他發明了交流電,並相信交流電是未來的方向。
另一方面,愛迪生則極力阻撓,公開誹謗交流電,甚至說特斯拉是科學界的一大異端邪說。
最終,愛迪生破產了。 而如今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就是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是對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 塞爾維亞國家鈔票,印有尼古拉·特斯拉的肖像。
您是否嘗試過或聽說過“越獄”手機或某些電子產品?
其目的是打破原有系統的侷限性,獲得一些以前無法實現的功能,比別人的裝置多一點優勢。
然而,很少有人考慮打破舒適區的極限,“越獄”自己的認知以獲得競爭優勢。
不是有這樣的段落嗎?
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世界的了解的實現。
你失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對世界的有缺陷的理解。
除非你依靠運氣,否則你永遠不可能賺到比你知道的更多的錢,但你靠運氣賺到的錢往往最終會因為缺乏意識而損失。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乙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他所擁有的財富時,這個社會有 10,000 種方法可以收穫他,直到財富和認知相匹配。
想想那些倒閉的大公司,想想那些破產的富人。
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譴責我們的認知“無限期”,但我們沒有考慮“越獄”我們的認知。
認清“越獄”並不容易,需要不斷學習和訓練習自己的思維,與本能作鬥爭,與慣性為敵。
認知“越獄”也很容易,你只需要有意識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保持異常開放、寬容和習的心態。
俗話說:一念成佛,一念成妖。
越獄前是愚蠢的,越獄後是明智的。
關鍵是,這層窗紙,你什麼時候刺穿它。
有乙個人上學不盡職盡責,不是吵架就是談戀愛,還處在茫茫人海中。
別看他小時候,他學習不好,但他有乙個別人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掌握了認知上的“越獄”。
他在耶魯大學獲得科學與法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密西根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在荷蘭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天津大學的名譽教授。
此外,他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圖靈獎,這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項,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決策理論之父,並撰寫了多部名著。
他的名字是:赫伯特·西蒙
你看,從小就“越獄”的人,竟然這麼厲害。
但他們已經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賺錢,只是順便說一句。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說:認知的目的不是知道,而是行動。
阿爾貝·加繆 說:所有偉大的行動都有乙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我說過:從現在開始,跟著我,在認清“越獄”的路上,你至少可以成為朋友圈裡非常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