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蘭港12月19日電(記者王磊)坦尚尼亞孔子學院10年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華 洪利.
今年9月,24歲的浙江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育專業二年級學生高曉宇與其他13名學生一起來到坦尚尼亞,成為三蘭港大學孔子學院為期一年的志願者教師。
一開始,我很緊張,怕帶不了這麼多人。 高曉宇剛得知自己負責四門語文選修課時,有些不知所措。 但這位來自河北的年輕女孩很快就被當地年輕人學習中文的熱情和渴望所打動,她想盡自己的乙份力量幫助這些非洲年輕人。
自孔子學院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孔子學院中方主任的張曉珍表示,2024年,三蘭港大學孔子學院是由三蘭港大學、中國國際華文教育協會和浙江師範大學簽署協議成立的。 10年來,已有100多名來自中國的教師和志願者來到坦尚尼亞。
哈公尺達·賽義夫·阿拉維(Hamida Seif Allawi)是三蘭港大學語言專業的學生。 “我喜歡中文,這是我人生進步的關鍵,”她說。 2024年,她通過孔子學院成功申請獎學金到浙江師範大學學習。 她形容這是她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32歲的阿莎·馮·卡公尺斯(Asha Fum Kamis)是孔子學院的一名母語教師。 作為土生土長的坦尚尼亞人,她相信學習西漢改變了她的生活。 “如果不是學習西語並獲得獎學金來中國學習,我可能還在桑給巴爾的船上釣魚。 ”
我開始教我的兒子中文,儘管我知道他仍然聽不懂。 阿莎·福姆·卡公尺斯笑著說:“學中文從小孩子開始。 ”
阿莎·福姆·卡公尺斯說:“隨著中國企業逐步擴大在坦尚尼亞的投資,對精通中文的坦尚尼亞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幾乎每天都有中國企業找到孔子學院,希望能找到能聽懂中文的坦尚尼亞學生。 她堅信中國習可以為坦尚尼亞的年輕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因此她對教中文有強烈的使命感。
在三蘭港的街道上,有許多當地小販騎著自行車出售椰子。 每當他們看到亞洲面孔時,他們經常脫口而出,“你好!”
張曉珍告訴記者:“十年來,我們在坦尚尼亞培訓了6萬多名中國習。 這些學生將他們學到的中文傳授給家人和朋友,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接觸和學習習漢語。 ”
張曉珍表示,十年來,孔子學院在促進中坦兩國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不僅提供中文教學,還舉辦許多文化活動,如春節慶祝活動、中文演講比賽、中文電影週等。 通過這些活動,坦尚尼亞人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許多學生有機會通過孔子學院的習訪問中國,有些人在中國的大學和公司找到了習和工作機會。 這些經歷不僅改變了他們個人生活的軌跡,也加深了兩國之間的聯絡。 張曉珍說。
孔子學院院長阿爾丁·穆特貝認為,孔子學院為提高坦尚尼亞青年漢語水平、漢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當地教師就業習做出了巨大貢獻。
坦尚尼亞教育與科技部代理部長肯尼思·霍齊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孔子學院在促進坦尚尼亞漢語交流、加強人文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幫助我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農業、旅遊業等領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