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國內有一部懸疑片上映。
票房 17億,豆瓣88,隨後入圍豆瓣電影TOP250第70名。
六年後,它的翻拍版上映了。
豆瓣評分62.與原版相比,乙個在天上,乙個在地下。
但。 票房 164億,但與原版持平。
劣幣追逐良幣?
事實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躲避世外桃源
對不起,這部電影有點晚了。
其實我本來沒打算談這次翻拍,畢竟質量堪憂,似乎不值一提,但前幾天我們和朋友整理資料時發現,今年的國產翻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增影片多達11部
在過去的 4 年中,它們是 6、3、8 和 3。
點選檢視大圖。
國產片為何急於翻拍之路?
只是原創能力不足
所以,繼《避天漂海》之後,今天就來聊聊今年的國產翻拍。
並嘗試回答乙個問題:
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喊翻拍。
相反,他們的票房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涉水而入
如果你沒看過《隱形客》,只是為了影片宣傳走進影院,很有可能不會發現《避天過海》是翻拍的:
只有當燈光亮起,字幕幾乎完成時,您才會在螢幕上看到一行字,上面寫著“從隱形客人翻拍”。
為什麼它如此隱蔽?
除了近幾年國產翻拍的口碑實在是太差之外,更重要的是,原版在很多人眼中堪稱佳作,雖然票房不高,但口碑出眾,豆瓣130萬人爆88.觀看的人越多,得分越高。
這是一部西班牙低成本電影。
故事開始於一起謀殺案,在乙個上鎖的房間裡,在雪山的乙個酒店房間裡,乙個女人被殺,周圍是大量的現金,在這個房間裡,她的情婦,乙個成功的商人。
整個房子從裡面鎖上,沒有人有鑰匙,唯一的嫌疑人是商人。
為了擺脫嫌疑,商人**請來了一位即將退休的女律師為自己辯護。
所以電影的主線只發生在乙個晚上,聚焦於女律師和女商人梳理案件,為消除嫌疑做準備。
坦率 地 說。 《世間隱秘》的主創選擇了《看不見的客人》作為翻拍物件,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原著中最流行的部分是極具復現性的:5個推論,4個反轉,精緻複雜,推理細緻,真相大白時戛然而止,十分震撼。
正因為如此。 影片上映後,許多國家都推出了自己的翻拍作品。
豆瓣評分排列如下:
1.2024年義大利版《沒有證據的死亡》,畫素級100%再現。
2024年9月在國內上映,拿到3000萬,甚至還拿下了我國第6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有點無語。
這個版本的演員陣容相當強大)。
這個版本翻拍得分最高,豆瓣73。
2、印度版,《復仇》,翻拍的性轉移。
2024年上映,時長120分鐘,懸念點不變,反轉保留,節奏依舊,變化在於人物性別:死是女主的情人,女主為了挽家保業撒謊,死者也從少年變成了孩子, 而前來“幫忙”的女律師,也變成了男律師。
但故事發生的地方改成了英國(印度),幾乎沒有本地化,豆瓣66。
ps.印度也有泰盧固語版的《看不見的真相》,但有相當大的變化)。
3、韓版《告白》,續集翻拍。
加入了區域性元素,主要是女律師,打亂了出場的節奏,最大的變化就是原片戛然而止,增加了近20分鐘的後續時間。 為商人的罪惡再添一抹亮色,也讓觀眾看到真錘的證據已經找到。
四個字,沒有危險,邪惡不戰勝善良,這和原片一脈相承,但比原作多了2個反轉。
這個版本非常好看,由蘇智燮和林珍娜主演)。
終於,今年國內翻拍的這個版本,目前有4萬多人在玩62、收視率第三高。
徐光漢、張鈞甯、惠英紅、尹政主演,改編,更有野心:
沒有本土元素(東南亞背景,應該要過審)、區域性性轉變(女律師變男警察、受害者從**變為情人、**努力擺脫犯罪)、人物線拓展(加入人物過往經歷,比如女主的童年經歷, 等),並增加了社會問題(貧富、階級、原生家庭)。
尤其是把主角從男改女,讓張鈞甯闖出了蛇蠍美人的道路。
但是等等。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意識到乙個問題:這種翻拍方法似乎很熟悉?
沒錯,如果你看過《誤殺》和《消失的她》,就會發現這幾乎是一部可以加進“陳思誠宇宙”的作品。
而當陳思誠一改風格,拍了《三支隊伍》的時候。
我們發現了。
更多的國產翻拍者走上了模仿陳思誠的路,他們從不厭倦。
網路上流傳過這樣一句話,“質疑思城,了解思城,成為思城”,這是我們對陳思城懸疑片的看法。
為什麼?因為他的創作模式真的“有效”。
而且很容易複製。
在陳思誠監製的影片中,有三部作品因為風格相似而走紅:
《誤殺》翻拍自《誤殺》,《誤殺2》翻拍自《迫在眉睫》,《消失的她》翻拍自《單身漢陷阱》,票房分別為13億、11億、35億。
其創造的法則無非是以下內容:
東南亞題材、犯罪懸疑風格、社會議題的展示,都在規模、可視性、情感三個方面。
這不禁讓一些創作者“紅眼”了。
以《避天過海》為例。
肉眼可見,與《隱形客人》的翻拍不同,它偷偷翻拍,在宣傳上力求依靠《消失的她》:
海報的構圖幾乎是統一的。
釋放花絮還強調了血漿的刺激。
而翻拍的手法也增加了規模和情緒。
如果打個比方,《看不見的客人》就像乙個成熟的中年男人,而《躲避天空》則是乙個叛逆的少年,假裝成成年人。
《看不見的客人》中沒有睜大眼睛的凝視,也沒有假裝平靜的虛張聲勢。
所有細節都不緊不慢,雄辯地布置出來。
而在《瞞天過海》中,徐光漢飾演的警察不止一次惡狠狠地說:
我是乙個混蛋警察,只想坑你的錢。
這就像向觀眾強調,我真的不是幕後黑手。
所以從電影一開始,乙個是可憐的,乙個是危險和狡猾的。
這種過於明顯的威脅和被威脅的強弱設定,其實從一開始就破壞了他們真實身份的強弱。
更重要。 這是關於暴力場面的呈現。
《隱形客》原版是冷酷冷靜的風格,幾乎沒有暴力的流血場面。
那麼翻拍呢?
生怕心理層面的遊戲不夠明顯,他還用《羅生門》式的敘述,構建了等離子暴力場景的場景和記憶,讓心理層面的遊戲具體而暴力。
你可以用肉眼看到它的情緒有多強烈。
異常?不。
這種取向也存在於其他懸疑翻拍中。
例如,“拯救嫌疑人”。
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還記得,電影的後半部分描繪了女性受害者**被**用力過猛的場景。
大量等離子體的使用,暴力場面的展示,以及充滿邏輯漏洞的**場景。
*丹文雖然是暫時的想法,但他前後的行為邏輯經不起推敲。
為什麼乙個寵物店員突然大發雷霆,說他有害的時候,我還不錯。
當受害者掙扎時,丹雯為何會從原來的**變成殺意,難道是受害者的話刺痛了丹雯?
在這個場景中,我們不僅沒有看到足夠的理由,更糟糕的是,**在後來調查案件時,沒有檢查受害者的手機。
原版**劇採用程式化的視聽,手持攝像機,鏡頭快速切換和晃動,主要重點是用最少的等離子體創造最恐怖的場景。
這種改編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就是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像角色一樣“憤憤不平”。
所以你看,《瞞天躲》和《拯救嫌疑犯》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16億,乙個57億。
在今年的國產片中,也算是贏家了。
但與此同時。
越想塞進去的元素,原本整齊細緻的懸疑線就越臃腫,導致觀影趣味減弱。
不僅口碑不盡如人意,62 安培 59。
它甚至提出了很多問題。
上圖是《避天過海》,下圖是《救嫌疑人》。
歸根結底,在拿下抖音將贏得票房的當下,國產翻拍正逐漸走向碎片化、情感化的道路。
對於創作者。
這似乎是試圖讓這部電影“本土化”,更適合中國觀眾。
但事情是這樣的。 所謂“本土化”等於“陳思誠”嗎?
我們對“本土化”這個詞有什麼誤解嗎?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本地化?
這似乎是乙個大家都知道的詞,但大家都不知道該去哪裡。
《陽光姐妹淘》改大***為城管戰攤販是國產化?在《法律伴侶》中,把出軌的結局改成異性婚姻是本土化?
當然不是。 國產電影的創作者們一直在朝著“本土化”的方向努力,但很明顯,他們都誤解了這個詞。
他們會認為本地化是為了迎合大眾的情緒:
就像“避天過海”。
他們認為國內觀眾喜歡看衝突,而這部電影強化了貧富之間的衝突。
在影片中,喬文娜說,只有有了錢和權力,我們現在才能過上好日子。
而惠英紅飾演的母親直接說,別以為有錢就想幹什麼,你們這些有錢人想不到我們窮人能為家人做些什麼。
但問題是,有錢的喬文娜也是出身卑微,片中所謂的窮人也是一名小學校長。
這讓人恍惚:這部電影裡的富人不是真的富人,窮人也不是真的窮人。
同時,創作者也會認為本地化符合主流價值觀:
比如《你的婚禮》,兩天後就要重映了。
國產版用宿舍樓屋頂的烟花和颱風天的告白,撇開了原作的寫實感。
同樣的玩法。 原男主放下了幼稚的過去,宣布要向前走:
我最近真的很開心。
教孩子也很有趣。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你。
因為你。 我有新的夢想。
國版依舊沉浸於往事,訴說著裝傷的情感雞湯:
和你在一起。
我做了很多愚蠢、衝動的事情。
但我很幸運。
因為我們曾經非常相愛。
要是我能早點長大就好了。
它不會失去你嗎?
青春成長的現實。
翻舊賬成了一種自我感動。
再加上各種畫素級的複製,以及不適應水土的劇情,這與其說是國產化,不如說是捷徑猜測。
目的只有乙個,那就是堆砌“有效詞語”。
那麼,究竟什麼是本地化呢?
我們不能給出乙個明確的答案,但至少,有乙個詞必須存在,並且應該在列表的頂部:
現實。
在乙個逼真的、可觸控的、可感知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相信乙個角色是真實存在的,一旦缺少了這樣乙個真實的空間,那麼這個角色的故事就會變成空中的城堡。
例如: 今年的11部翻拍(不包括《你的婚禮》的重映)大部分都在6點左右徘徊其中,只有兩個超過了7分
他們是“忠誠的狗八公”和“我愛你!》。
他們聲譽良好的原因是什麼?
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我們確實被這裡的故事感染了,但感染的前提其實是,它們首先在硬體上為我們創造了某種真實感。
例如,“忠誠的狗八公”。
故事發生的地方改為重慶,男主每天坐火車坐渡輪。
眼淚的轉折點,也被你我比較熟悉的老房子拆遷所取代。
我愛你!它甚至更加親密。
蜿蜒曲折,起伏的地形,密密麻麻的老建築,成堆的房屋雜物;到處都是綠樹成蔭的茶館和公園;躺椅上有乙個歪歪扭扭的......舅舅的
尤其是幾位老人相處融洽的廣州動物園(市中心的那個),雖然年紀大了,動物們也有些疲憊,但熟悉而真實,就像是老人會去的“約會場所”(65歲以上人群免費門票,60-65歲半價10元一張)。
也正是因為這種紮實而真實的生活,襯托出幾位老人之間遲來卻又真摯的友情和愛情,才顯得有些殘酷。
但是少於 6 分的翻拍呢?
截圖:到處都是空的樣板間,剪裁,空的。
當然,我們其實並不排斥翻拍,就像過去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因為香港電影人對荷里活和日本的學習,後來南韓電影的崛起也是從香港電影中學習的。
學會通過翻拍來吸收原著的精華,是乙個地區電影產業公升級進步的必然過程。
還記得前幾年。
哪怕是國產翻拍,也有一些優秀的作品。
比如在《十二個公民》中,在台詞和人物設定上,這十二個公民有僱傭兵小賣部老闆、打iPad的房地產從業者、保安、計程車司機......國產化程度非常高。
比如《瘋狂的石頭》,借用了《兩把大菸槍》的外殼,就充滿了自己的故事,這只能發生在中國。
就算你看**十年的香港電影,你也會發現,經典電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翻拍的。
《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黃飛鴻》《跨越海洋》《新龍門客棧》......
但。 當國產翻拍逐漸變得投機取巧,變得急功近利,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們忍不住要問:
這樣的翻拍是什麼意思?
只是在看外語翻譯?只是看一條社會新聞?與其看這樣的“山寨”,不如去看原版呢?
所以。 與商業中的那些計算相比,一分鐘一分鐘,與那些情緒激動的人相比。
我們實際上希望看到更多。
是乙個創造者,從一開始就真誠。
還有這個。 這同樣適用於所有國產電影。
本文**來自網際網絡。
看了n遍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