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伊朗的扎赫拉·達斯坦(Zahra Dastan)穿著紅色毛衣,頭髮高高地挽起。 當我們上前迎接她時,她和藹地說:“我會說中文。 ”
納斯林是伊朗藝術學院東方藝術研究系主任,也是伊朗著名的漢學家。 當我們送給她一本良渚文化曆書時,她指著內頁畫的玉叢說:“我對良渚文明了解很久了,我非常喜歡這份禮物!作為回報,納斯林從手提箱裡拿出一面棕色的小皮鏡,鏡子的外面是乙個古代伊朗國王的頭像。 “這面小鏡子囊括了我們的波斯文化,希望你喜歡。 納斯林說。
熱愛水彩畫和油畫的納斯林,對中國古代文化非常感興趣,2024年獲得**美術學院“中國漢唐藝術史”研究方向博士學位。
2024年後赴中國美術學院,師從藝術史學家任道斌做博士後。 學習中國古典書籍,臨摹宋徽宗皇帝的畫作,參觀古絲綢之路商城......多年來,納斯林孜孜不倦地尋找兩國友好交往的痕跡。 受中國文化影響,納斯林的畫風融合了中伊特色,曾在伊朗和中國舉辦過多次個展,也多次組織了與在伊朗的中國著名藝術家的展覽和交流。
不久前,納斯林將他的醫生**編纂成一本名為《伊朗細密畫中的中國元素》的書。 本書的研究主要基於《編年史集》和《列王紀》這兩部在伊朗頗為流行的作品,其中許多描繪場景和山崖的畫作中都可以找到中國元素。 納斯林以13世紀和15世紀這一中國和伊朗之間頻繁的官方往來為中心,研究了中國繪畫元素對波斯繪畫的影響。 納斯林發現,波斯繪畫中經常出現的中國元素包括交織的齒狀卷雲、斷斷續續的平原和圓錐形山脈、動態的人物和動物以及衣服上的褶皺。 納斯林說,全面考察伊朗藝術史上繪畫的發展和演變,以及現存的書籍和插圖手稿,不難發現中國繪畫對伊朗細密畫的影響。
我去過中國那麼多城市,我最喜歡杭州的風景!幾年前,她在南宋一帶采風時,來到了隱藏在熙熙攘攘的小巷中的鳳凰廟。 在唐代始建、元代重建的古廟中,她看到了很多記載伊朗祖先在杭州生活的點點滴滴,非常生動。 納斯林認為,這是兩國人民交流的凝結和見證。
現存文明是歷史上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的結晶,而在古絲綢之路上,這種交流融合也在不斷發生。 納斯林表示,文明交流仍需繼續,讓各種文化在持續對話中更深入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