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見,培養熟練工匠 中國技術工人的困境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28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公認的社會領袖是工人,他們受到廣泛尊重,許多人夢想成為工人。 然而,時間的流逝改變了景觀。 自20世紀90年代初工人下崗潮以來,社會對工人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變化。 目前,社會上逐漸根深蒂固的乙個觀念——“只有學校表現不佳的人才會選擇進廠”,很多家長寧願支援孩子考三專或大專,也不願讓他們考技校。

作為工業強國,中國技術工人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支撐,但現在卻面臨著高層次技術工人的嚴重短缺。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國內製造業的快速增長將不可避免地遇到發展瓶頸,急需採取自救措施。

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最稀缺”職業中有64個屬於製造業和專業技術領域。 預計2024年,國內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可能面臨近3000萬技術人才缺口,缺口率為48%。 高階技師短缺,國內高階技師僅佔5%,近30年來沒有明顯增加,而德國、日本等國家高階技師佔40%-50%,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專門針對初中畢業生的,允許學生與公司簽訂合同,給予習指導和津貼,在工廠實習的同時學習習理論,3年後,學生可以選擇正式就業或繼續深造。 該系統使在德國培訓的技術人員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大大降低了社會和時間成本。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技師培訓體系,社會偏見和制度不成熟導致我國高階技師缺口不斷拉大。 當代中國技術人員處境艱難,由於公眾偏見和機構支援不足,技校學生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下降。 除此之外,技術工人的工資不高,工作強度巨大,職業吸引力不足。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國家、社會和企業的幫助。 首先,要改變現有的偏見,使技術職業得到公眾的認可和尊重,保證技工學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 其次,企業認識到技術人才的價值,並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和發展路徑。 此外,應鼓勵社會改變對商人的看法,並認識到成為高階商人所需的辛勤工作和習實踐。

總的來說,中國曾經用勤奮的技術人員支撐著國家工業的發展,但未來的發展仍然需要這群人的奉獻和奉獻。 當前,努力提高技師社會地位,建立良好的技師培養體系,是推動國家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必要舉措。

個人觀點:現代社會技術人員特別是高階技術人員的必要性不僅體現在工業生產中,而且在提高整個國家的創新和競爭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變偏見、提高教育質量和改善支援系統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 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對尊嚴和價值實現的渴望。 當社會開始重新評估技術工人的價值時,技術工人的培養和成長環境將得到顯著改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