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國關閉GPS,全球飛彈將變得“盲目”,只有2個國家是例外,哪兩個國家?為什麼這兩個國家不怕美國關閉GPS?
自全球定位系統(GPS)在美國問世以來,它以其高精度、全天候覆蓋等高品質效能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在汽車、物流等眾多行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堪稱全球導航領域的絕對霸主。
更有甚者,許多國家的飛彈系統也依靠GPS進行精確的目標定位和制導,一旦美國關閉或干擾GPS訊號,其飛彈的精度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鑑於GPS的戰略地位,中俄兩國投入巨資研發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和“GLONASS”,以便兩國在必要時有效抵禦GPS訊號干擾或來自美國的供應中斷,確保其飛彈系統的正常執行。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國力有限,航天事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來支援大型航天專案。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與歐盟簽署了關於聯合研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協議,並提供了研發經費。
不久,歐盟突然違背了承諾,將我國排除在外,拒絕歸還研發資金。
在被歐美聯合打壓後,中國意識到自主導航系統的重要性,決心自己解決關鍵問題。
隨後,北斗衛星導航測試系統專案正式立項,拉開了自主導航系統建設的序幕。
幾年後,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公升空。 不久後,系統增加了一顆衛星,北斗一號系統初具規模。
截至2024年,共有39顆北斗衛星在軌執行,實現全天候、全球覆蓋,北斗系統正式建成。
如今,北斗廣泛應用於國防建設、精準農業、交通定位等領域,其出口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已成為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
與我國類似,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俄羅斯啟動了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計畫,以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 然而,由於技術和資金限制,GLONASS的早期效能和衛星壽命不如GPS。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推進該系統的建設,到2024年已投入30億美元進行系統公升級,GLONASS的效能和覆蓋範圍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俄羅斯最新的GLONASS衛星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系統的整體水平與GPS相當。
基於自主衛星導航的應用,中俄兩國的飛彈不再完全依賴美製GPS,即使美國關閉GPS訊號,也很難對兩國的國防實力造成沉重打擊。
請點選讀者右上角的“關注”,不僅方便您討論分享,還能帶給您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提前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