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發布《第三批鼓勵類仿製藥目錄》,放射性藥物首次進入《國家鼓勵仿製藥目錄》範圍。 本綜述共納入6種放射性藥物可用於影像學的診斷和定位,涉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系統神經退行性改變(如帕金森病、痴呆)、乳腺癌、神經母細胞瘤等重大疾病**的診斷,均為國內未上市藥物。
近兩年來,我國核醫學發展的訊號越來越明顯。 這是放射性藥物首次進入鼓勵仿製藥目錄,在國家政策支援和企業參與下,“特異性”放射性藥物或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12月28日,北京友誼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醫師楊繼剛告訴人民健康客戶端記者。
核醫學診斷涉及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一些罕見病等重大疾病。
放射性藥物,又稱“核藥物”,是指用於醫學診斷和開發的一種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藥物,因其具有“一把鑰匙開鎖”的特殊性和活體功能成像的獨特優勢,在重大疾病的精準診療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被公認為診斷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惡性腫瘤最有效的藥物之一。
列入國家鼓勵仿製藥目錄的6種放射性藥物涉及神經內分泌腫瘤、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乳腺癌、骨病、罕見病(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重大疾病**的診斷。 楊繼剛說,“與廣譜放射性核素診斷藥物不同,這些藥物對'特定'疾病具有良好的特異性,使這些疾病的診斷更加準確和高效。 ”
中日友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醫師傅麗萍告訴民康客戶端記者,這六款藥物都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經典藥物,“都是核醫學領域應用廣泛、備受矚目的核藥物。 ”
在這6種藥物中,有4種為核診斷藥物,其中F-18氟雌二醇閃爍顯像可無創評估體內雌激素表達,為乳腺癌患者個體化提供依據**F-18氟化鈉(2024年上市)不僅在骨病方面表現良好,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領域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傅麗萍介紹,“GA-68 dotatate和I-123間碘苄基胍mibg可作為放射性核素前**顯像藥物,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和神經母細胞瘤的一體化診斷和治療,在篩選適合接受放射性核素**的患者和療效評價服務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楊繼剛介紹了I-123間碘苄基胍MIBG在一些臨床疾病診斷中的重要價值,如“該藥對兒童罕見病神經母細胞瘤的篩查和診斷非常有效,全國每年新增人數約3000-4000人,I-123核素不易獲得, 而我國僅有一種加速器可以生產I-123核素,MIBG比例低,極大地影響了此類兒童的臨床精準診療。I-123間碘苄基胍MIBG作為罕見病的放射性藥物,可列入鼓勵類仿製藥目錄,對此類患兒和全家的生存有很大幫助,使該病的診斷、分期和療效評價更加準確。 ”
國內只有兩種正電子藥物的局面或將被打破,放射性藥物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目前,美國有18種正電子放射性藥物,而我國能臨床應用的正電子藥物只有2種,值得注意的是,據傅麗萍介紹,僅有的兩種放射性藥物獲批時間長達二三十年。
究其原因,楊繼剛認為,放射性藥物的原研藥技術要求高,研發周期長,而且由於放射性的原因,其研發、臨床試驗、生產和使用壁壘極高,例如,生產放射性核素的迴旋加速器市場多被海外廠商佔據, 即使是仿製藥,門檻也仍然很高。
傅麗萍表示,一方面,放射性藥物投入巨大,又沒有專利權等保護,企業將面臨“子孫後代享受清涼”的大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我國放射性藥物需求旺盛,但地區差異大、產能不足等問題明顯。
近兩年來,核醫學發展的訊號越來越明顯。 2024年,《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24年)》發布,是我國首個核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應用的綱領性檔案。 隨後,許多部門和機構進一步明確了核醫學的發展路徑,我國核醫學的發展明顯加快。
國家將6種放射性藥物列入鼓勵仿製藥目錄,國家將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綠色通道、指導意見等,這對患者、臨床醫生和相關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訊息,更多企業的參與和政策的支援為核藥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環境。 楊繼剛說。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感到更加高興,並希望能緩解可用藥物稀缺的困境。 過去只有兩種藥物,未來可能有八種,大大縮短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診療差距,有助於跟上核醫學診療一體化的國際步伐。 手段的診斷和改進最終是回饋給患者的好處。 傅麗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