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炳毅. 教育被描述為工業服務和農業有什麼區別 [EB OL].(2023-12-20)
關於教育有很多隱喻,都反映了對教育的獨特理解。 現代社會除了農業和工業,還有服務業,那麼教育可以算作農業嗎?教育被描述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什麼區別?
比喻工業:教育的溫度在冷運中消失
工業的特點是機械化、程式設計化、流水線化、循序漸進。 教育不是乙個行業,也不應該是。 但是,今天的一些教育很像工業化大生產,期望通過標準化生產來培養理想的標準人才。 在相同的課程和教學內容中,按照統一的模板向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成為流水線上的教育產品,多元的個性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消磨殆盡。 把教育當成產業,一代教育變成了製造,創造變成了複製,指導變成了規則,教育變成了控制,學生的活力和創造力被泯滅了,學校的活力和動力也消失了。 當教育異化為工業,學校異化為工廠時,教育的溫度在冷酷的執行中耗盡。
它被稱為服務行業:教育失去了責任、能量、神聖和愛
服務業的特點是服務第一,客戶至上。 當顧客來消費時,服務行業的人應該把對方當成上帝。 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但教育之道是用心、用愛心培養學生,而不是回報性地為學生服務。 教育有教育之道,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家庭與學校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絕對不是簡單的支付價格和提供服務的關係,家庭與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賴基礎上的關係,遠遠超出了服務業的簡單交易關係。 把教育當成服務行業,教師需要無條件地迎合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教師的專業水平沒有得到體現,教師的作用相形見絀,地位不平等導致家校矛盾激化。 學校異化為服務行業,削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淡化了教師的尊嚴,教育工作者不僅失去了批評和教育學生的權利,也失去了教育的責任和精力,甚至失去了對教育的神聖和熱愛。
據說是農業:只問符合生長和世代規律的栽培
“教育就是農業”的比喻最早由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勝濤先生提出,他在《葉盛濤教育文集》中說:“教育是農業,不是產業。 “與工業和服務業相比,教育最像農業。 農業的特點是長期、有規律、持久、因地制宜。 在農業上,要根據每塊土地和每顆種子的差異,因地制宜,將陰、光等不同生長習的種子放在適合其生長的地方;在教育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西習的不同學習習慣,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學習事半功倍。 在農業上,要相信土地的力量,只要定期澆水施肥,認真對待種子,就一定會結出理想的果實;在教育上,教師也應該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愛的不懈流露和知識的滲透,最終會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習習的進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農業是生長的藝術,它不能違背生長規律,也不能拔出幼苗來助長教育是世代的藝術,所有深深植根於人心的寶貴品格和知識,都需要慢慢培養。 把教育看作農業,教師要像農民一樣堅守在教育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努力工作,對土地充滿熱愛,期盼種子,呵護幼苗,對果實有耐心,默默奉獻,等待樹人。
教育作為工業、服務業和農業的教育隱喻,這提醒我們要回歸教育的初衷:教育者應該是園丁,而不是工程師,或者為地方服務的藝人。 對教育不同隱喻的看法和態度,促使我們及時反思和總結,尋找教育的初衷和回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