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將領中,有兩位活到百歲高齡的一等將領,他處於同一時代,面臨的處境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卻不同,這兩位百歲國民黨將領,就是薛岳和張學良。 在不同的人眼裡,他們的評價卻大相徑庭,在普通人眼中,張學良作為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就算沒有任何不良行為,也不能輕易被認出來。
張作霖在東北的影響力相當高,但是他太貪權了,所以他打算向北京擴張,這讓他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最後在多方的壓力下,張作霖只好回到了東北。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激怒了日本人,最後在回東北的火車上被殺。 張學良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生意,接手了東北20多萬軍隊的軍權,但此時的張學良遠沒有張作霖那麼強硬,在處理日本問題時,他太弱了,甚至不敢與日日正面發生衝突,日本主動挑起事端, 但張學良下令放棄抗軍,從而讓日本更加肆無忌憚,最後張學良放棄了東北,進入了山海關,一時間張學良成了人民口中的懦夫,也正是因為他的軟弱,日本才開啟了中國侵略的大門。在普通人眼裡,張學良幾乎等同於小偷的存在,但薛岳在老百姓眼裡卻完全不同,他曾經帶隊直接在上海與日本作戰,在多次拔河比賽中,都給日本造成了重大損失。
他指揮的長沙戰役成為抗日戰場上的經典戰役之一,因此薛岳被列為抗日戰爭中消滅敵人最多的將軍。 在隨後的武漢、台兒莊戰役中,薛岳的表現極為出色,因此擁有抗日英雄的稱號。 但張學良和薛岳在***眼中卻是完全不同的形象,**稱張學良為民族英雄,***為什麼這麼認為。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後,北京許多學生走上街頭,要求停止內戰,與外界聯合,但蔣介石對此置若罔聞,此時張學良與共產黨簽訂了抗日協議,還向共產黨提供了大量物資, 以表達他抗日決心。因此,當蔣介石要求他發動第六次反圍剿對共的攻堅戰時,張學良堅決拒絕執行,甚至後來張學良直接發動軍事訓誡,要拘押老蔣,以促進國共合作。
最後老蔣同意與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但張學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親自將老蔣送回南京後,直接被軟禁,然後被帶到台灣。 正是因為張學良挑起了習事變,為後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聯合抗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他被稱為民族英雄。 另一方面,薛岳雖然是抗日英雄,不怕流血,不怕抗日犧牲,但在共產黨問題上卻屢屢針對共產黨。
薛岳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共戰役,這次圍剿戰役對共產黨影響很大,不得不進行戰略轉變。 長征期間,薛岳也一直跟在共產黨的後面,內戰爆發後,薛岳也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們之所以對這兩個人的評價與***完全不同,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問題,沒有深入其中的意義,所以他們對這兩個人的看法與史料記載存在著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