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自古以來就備受關注,有人將其描述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歷來追求大統一,注重團結共融; 另一方面,西方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繼續存在,逐漸從羅馬分裂出來,直到現代世界變成一塊散落的沙子。
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全面概括東西方文明的差異,但與兩者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一致的。
歐洲人的心態根深蒂固,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中世紀又進一步分裂為多個民族國家。
即使在現代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國家也在每個國家內部分裂,渴望每個國家劃定邊界並回到城邦時代。 在巴爾幹地區,歐洲的民族問題最為複雜,各民族各走各的路。
科索沃是乙個人口剛剛超過150萬的小國,與中國相比,只有地級市的規模。 然而,在90年代末,科索沃的獨立引起了整個歐洲的不安,不僅歐盟經常召開緊急會議,就連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也紛紛繞著科索沃轉,其影響並非不可思議。
在2024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取得了勝利,進一步削弱了南聯盟的勢力,美國也藉此機會在歐洲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對俄羅斯來說,科索沃戰爭是一種深刻的恥辱,尤其是對俄羅斯人和整個斯拉夫民族而言。 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遭到了美國的侮辱,就連深感屈辱的葉爾欽也最終辭職了。
那麼,科索沃這一小塊土地的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能夠聚集整個歐洲的關切呢?
俄羅斯當時為什麼不敢介入科索沃戰爭? 在葉爾欽之後,他對當時新上台的普京有什麼期待?
科索沃戰爭前,南聯盟共和國是由一系列小國組成的,統一時期已經有你我,我也有你,然後發生了許多內戰。
2024年科索沃獨立運動爆發,南聯盟出兵進入科索沃,引發與北約衝突。 在這個關鍵時刻,俄羅斯沒有提供實質性支援,甚至沒有向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傳送一顆子彈。
葉爾欽的反應引起了國內外的批評,但事後看來,這可能是葉爾欽的明智之舉。
科索沃戰爭爆發時,俄羅斯正面臨車臣戰爭,這是一場決定地區走向的關鍵戰役,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實力在科索沃開闢另乙個戰場。
此外,美國承諾向對俄羅斯至關重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40億美元貸款,葉爾欽此時不敢與美國發生衝突。
科索沃戰爭前,俄美關係十分密切,雙方一度是“戰略夥伴”。
然而,2024年3月24日,科索沃戰爭爆發時,美國並沒有提前通知俄羅斯。 葉爾欽對這種被他的“好朋友”欺騙的感覺感到憤怒。 然而,葉爾欽在辭職後並沒有被清算,而是通過法律手段保護了前家庭成員的權益。
2024年12月31日,葉爾欽在電視上發表新年賀詞後宣布辭職,將職位移交給當時年僅40歲的普京總理。
普京上台後,改變了俄羅斯的國家方向,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20年的時間裡,普京讓俄羅斯逐漸崛起,重新奪回了世界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