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處於聚光燈下,其獨特的新聞總是令人捧腹。 無論是“火車票掛”還是“恆河水治”,印度朋友總能給世界各地的網友帶來笑話。 除了這些熱鬧的訊息,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也相當複雜。 雖然這兩個國家經常被拿來比較,但它們在戰爭之外也有很多共同點。 作為人口大國,印度和中國在地理上相距很近,這也導致印度人經常試圖與中國競爭,並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 雖然印度的經濟規模與中國相當,發展潛力不容忽視,但貧富差距和軍事實力的匱乏,造成了印中之間的巨大差距。 儘管如此,印度人一直懷有樂觀和自信的精神。
雖然印度在國際社會中的排名不高,但他們表現出的勢頭和自信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客觀地說,印度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 例如,印度的教育水平受到世界各國的稱讚,尤其是在IT領域,印度遙遙領先。 麻省理工學院是世界頂尖大學之一,一直吸引著許多學者來到習。 它不僅教學水平高,口碑好,而且歷史悠久,這使得麻省理工學院成為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嚮往的地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印度學生似乎並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甚至有人說“進不了IIT,就只能去麻省理工學院”。 印度一直表現出盲目的自信,但在教育領域,事實證明他們應得的。
麻省理工學院(MIT)被譽為“最高大學”,為世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IT人才,特別是在軟體行業。 許多知名軟體專家都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在矽谷,也有來自印度理工學院的尖子生集群。 據說,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人才中有1 6人來自印度。 因此,印度理工學院被譽為科技的搖籃。 在印度的IT圈子裡,聲稱自己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似乎有點可惜,因為即使是世界上排名最高的大學也很難與之匹敵。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學院的成立歷史也頗具傳奇色彩。
上世紀50年代,印度著名經濟學家薩卡爾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幫助下,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標準,建立了這所學院。 更令人驚奇的是,學院的舊址居然是一座英國殖民時期的監獄,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理工學院從誕生之初就被寄託在了“民族的希望”上。 印度理工學院的錄取率極低,因此印度的程式設計師技能和商業標準也被公認為世界一流。 世界上許多主要的科技公司都由印度人持有,比如Android的CEO,波音的CEO,甚至百事可樂和諾基亞的高階管理層。
所有這些似乎都令人驚訝,因為印度的文盲率高達25%,遠遠超過中國的1%。 然而,印度之所以能夠培養出許多頂尖人才,是因為他們不僅關注基礎教育,還關注高等教育。 雖然印度的基礎教育體系可能並不突出,但它在高等教育領域名列前茅。 印度理工學院一直以其嚴格的招生制度和優質的教育而聞名。 據說,自學院開始自己的入學考試以來的40年裡,從未出現過兩次重複的試題。 考生必須在數學、物理和化學這三個科目中取得高分才有機會被選中。 此外,他們必須經過為期 5 天的面試。
這種嚴格的選拔標準使印度理工學院 (IIT) 成為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大學之一。 然而,正是這種嚴格的選拔制度,賦予了這所學院良好的聲譽和教育水平。 值得我們欽佩和欽佩的是,正是這種選拔制度造就了這所學院的卓越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