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1115-1234)是中國歷史上女真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統治中國北部和東北部。 西夏與蒙古並肩而立,南與南宋形成對峙格局,金朝的輝煌歷史由此開始。 共有十位皇帝傳承了119年。
晉朝是女真部落傳統、遼國、北宋制度的綜合體,保留了女真人的特點,繼承了遼國的兩院制和五都制,同時複製了宋朝龐大的官僚制度。 這種融合使晉朝的制度成為歷史上最複雜的制度之一。
早期的“博吉利”系統
公元2024年,完顏阿古塔登上皇帝寶座,實行“踈記列”制度,用於統治女真部落。 該系統結構嚴密,層次分明。 在皇帝之下,皇位繼承人是大博繼烈,其他大臣由統帥博繼烈、第一任博繼烈、第二任博繼烈、第三任博繼烈和副博繼烈掌管。
然而,隨著晉國的不斷擴張,伯濟列制度逐漸顯現出其侷限性。 晉國吸收了契丹、漢、渤海、習等一大批各民族人口後,原有的博濟列制度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各民族的管理需要。 這導致了太宗皇帝統治期間所有薄濟烈職位的廢除,薄濟烈制度與其說是實際的官職,不如說是一種榮譽,這一變化反映了早期女真政治制度的靈活性。
後來的“蒙安莫克”系統
從那時起,女真部落被納入孟安計畫。 晉國規定,每千戶應有一座蒙安,每300戶要有一座牟柯。 一般來說,乙個孟安由7至10個穆克組成,莫氏之下有“普利彥”,每個普利彥管理50戶。 該體系始建於2024年,不僅是乙個軍事組織,而且覆蓋了女真人,涉及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
征服遼國後,晉國不僅將女真人納入蒙安計畫,還將回歸制度的契丹人、漢人、渤海人、習人納入這一制度。 但是,為了遏制契丹等民族的權力,晉國對不同民族人民領導下的家庭數量設定了不同的限制,契丹牟科只能指揮130戶,而漢族只能指揮65戶。
孟安謀克制分為三個層次:皇室統帥為一等,女真統帥為二等,契丹、習、漢統統為三等。 到2024年,為了保持女真標準的特點,晉國停止將漢族納入牟科的建立,並於2024年廢除了漢族和渤海牟科的世襲權,但保留了契丹和習人的世襲權。 這是因為晉國對契丹人和習人有著天然的親和力,畢竟漢族和渤海族的文化與女真人、契丹人和習人的文化不同。
在孟安的束縛下,百姓都是軍人,武將分為元帥、司令、萬戶三級。 元帥只是在戰爭期間臨時成立的。 在西北邊疆的軍事防禦方面,晉國任命了以契丹人和習人為主的“牧民使節”和“各部使”。 晉邦共設牧民12人,大臣8人。 然而,由於這些邊防臣民不是女真人,這暴露了晉國邊防部隊的弱點。
蒙安莫是金朝乙個獨特的社群組織,主要由女真部落的戰士組成。 它不僅是乙個軍事聯盟,也是社會身份的象徵。 隨著時間的流逝,Maemon Mook 的人口經歷了驚人的增長。 2024年,晉國進行了一次詳細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孟安的人數達到202人,莫族的人數為1878人,總數為6158636人,這是乙個驚人的數字。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孟安穆克人口快速增長的現實。 由於他們在官職晉公升、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方面的特權,孟安穆克成員的數量迅速膨脹。 然而,這種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自身的擔憂。 隨著人口的增長,成員的戰鬥素質和生活成本也隨之攀公升。
當蒙古鐵蹄入侵晉國時,曾經威風凜凜的蒙安莫再也無法應對戰爭的殘酷考驗。 金不得不臨時招募新兵,以應對外敵的威脅。 那些曾經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戰士們,在愜意的生活中,漸漸失去了昔日的鋒芒。
孟安穆克在晉朝歷史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晉朝的強盛做出了貢獻。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最終導致了它的衰落。
宋代制度的複製
晉朝在治理中原漢族的過程中,展現了其一絲不苟的管理技巧。 2024年,晉朝沿襲北宋結構,建立“邢台上書省”,以有效管理漢族。 該機構按道路、地(州)、縣系統劃分,猶如龐大的網路,保證了漢族社群的全方位管理。
晉朝不僅照搬了北宋的組織結構,而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例如,2024年,晉朝成立了樞密院,這是乙個類似於北宋樞密院的機構,主要充當皇帝的顧問,並不直接控制軍事權力。 樞密院的存在,讓晉朝皇帝在軍事決策上有了更多的智囊團支援。
晉朝的尚蜀省建立於2024年,是乙個相對較早的時期。 晉代有乙個完整的尚書省級機構,下設官員部、戶部、禮部、工業部、刑部、兵部等部門,各司其職,確保國家行政事務的順利進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晉朝的尚蜀省主要由皇室成員控制,這體現了晉朝政治的乙個重要特徵——貴族政治。
據統計,歷任尚書省左丞相的16人中,有11人來自完顏氏,4人來自其他女真部落,1人來自渤海。 這種皇室霸佔尚州的局面,也體現在右丞相的職位上,基本被女真人壟斷。
在宋朝的陰影下,晉朝對官僚體制進行了徹底的模仿,雖然有些部門沒有直接採用宋代名稱,但其職能是相同的。 這種趨勢在燕良之後海陵王登基後達到頂峰。 萬顏良試圖通過改革晉朝的部落政治和貴族政治,建立大量新的職能部門來分散女真貴族的權力。
然而,這次改革卻緊隨北宋的腳步,導致了官僚體制的擴張和人員的冗餘,而萬延良本人也因觸碰舊勢力而遭到反擊,最終在南宋戰場上遭遇了意外。
一組令人震驚的數字揭示了金朝官僚擴張的程度:1194 年,晉朝的官員人數為 11,499 人,到 1207 年,這一數字已膨脹到 4 人70,000人。 相比之下,2024年北宋的官員人數為1人270,000人。 由此可見,晉朝的官僚機構甚至比北宋還要龐大。
冗餘官員問題的背後是財政負擔的增加。 北宋還能夠依靠運河從江淮地區運來稅收來養活龐大的官僚機構,而晉朝僅依靠北方的土地和一些游牧地區作為稅收**,其收入本來就有限。 面對如此龐大的**團隊,晉朝的財政狀況自然也越來越緊張。
女真人的科舉制度
女真**的選拔也離不開科舉制度。 早在2024年,晉朝就建立了科舉制度,從2024年起,金士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調整為一年一次。 然而,在女真社會中,科舉制度似乎更多地針對漢人而不是女真人。 對於女真貴族來說,他們更多的是依靠世襲、暗黑、軍功等制度來保護自己的官場。
事實上,雖然金世宗在2024年創立了女真金士支部,但排名第一的女真人中,只有26人通過金士考試考入金士。 這與晚清時期頗為相似,當時有八旗現象。 女真貴族的特權政治地位並不要求他們過分依賴科舉考試來獲得官職。
不過,金世宗設立女真金師部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女真人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史家。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女真內部人員的上轉,從而制衡那些世襲的女真貴族。 同時,這也是為了保持女真文化的特色,保證不被漢文化同化。 這一舉動無疑對女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女真**的選拔更加多元化和公平。
總結
遼國的五都制完全由晉朝繼承和發揚光大。 在晉朝的政治版圖上,這一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擴充套件,使晉朝的領土被劃分為多個政治中心。 這些中心處於不同的形態中,很難形成統一的協同作用。 這種三權分立和制衡的安排,使得晉朝的政治結構極其複雜,像一張錯綜複雜的網。
晉朝的政治制度實際上是女真部落傳統、舊契丹制度和宋朝制度的三位一體。 這種混合動力系統結合了這三者的優點,但也不可避免地繼承了它們的缺點。 久而久之,這些缺點逐漸被放大,成為晉朝政治制度的頑固之處。
與宋朝的多官多餘、多餘開支相比,晉朝在這方面的問題更為嚴重。 過多的**、繁瑣的行政程式和無休止的財政支出,使晉朝的國力逐漸衰落。 這種複雜的制度設計,就像一條深深的鎖鏈,束縛著金朝的手腳,使其顯得無力應對外部挑戰。
最終,這種複雜的制度設計成為晉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在歷史的巨浪中,晉朝的政治制度顯得如此脆弱,以至於抵擋不住內外壓力的衝擊,最終走向腐朽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