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之歌
——讀邵建華《春碼頭》。
文:陳紅旗。
在華北第一次大雪中,我收到了詩人作家邵建華先生的新詩集《春碼頭》,我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一邊翻開詩集欣賞美麗的詩歌,看到愛情的深處,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雪,居然一口氣讀完了130多首詩。 邵建華是北京人,高階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學歷,長期在國企從事企業文化和宣傳思想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文學知識和寫作功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他在序言中卻很謙虛, 說他是“乙個線條粗壯的人,與詩人的要求格格不入,遠非如此”。 “我寫的東西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歌,只是一些帶有詩意外衣的隨意想法。 讀了邵老師的詩,覺得詩人太謙虛了,對於這些平凡的作品,我能有不同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結論。
詩集由《歲月》、《人生》和《情感》三部分組成,通篇讀完,感覺是歲月的歌。 作者在序言中說:“生活中,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人們每天都在經歷,他們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 正是這些想法,有的人只是一閃而過,有的人以文字的形式,或以詩歌的形式,或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邵老師只是沒有錯過和浪費這些想法,並以詩歌的形式,“如實記錄我的一些想法”,獻給讀者, 並與讀者分享生活中經歷的事情和產生的想法,因為我害怕“有些事情一想到就會被遺忘”、“除了歲月,沒有人能陪我們走到最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屬於過去,留給未來的越來越少”, “今天,無論是悲傷還是快樂,都會成為過去的故事,就像昨天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敢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告訴風雨。
在這首歲月之歌中,作者把歲月比作磨盤,比作鋸子,只有經歷過骨折的痛苦,我們才會重生,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在“反覆的拉扯中,在吱吱作響的嘆息中,或痛苦,或喜悅,散落在泥濘中”。 而“歲月不是無情的,而是我們習要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和世界”,要想不辜負歲月,就必須“把有限的時間奉獻給無盡的世界”,因為“一滴水不能決定河水的走向,只有融入其中, 我們能不能擁有大海的心和力量。 從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歲月的奉獻,以及作者對現實的無奈。 作者將自己比作“一行時間”,“我曾經背著一條線,四處遊蕩”,並意識到“乙個人一生,做無數的事情,其實有兩個字——活著”,其中“所有的流逝都是風景,所有的相遇都是緣分,餘生就是不為歲月嘆息”。 這是真心實意、真心實意的人生態度,也是作者向讀者表達的真實情感。
邵先生的詩集全部為現代詩歌,其特點是形式自由、內涵開放、意象重於修辭、意象清晰、概括性高。 詩歌大多想象力豐富,手法靈活,多採用“象徵主義”的表達手法塑造形象、表達心靈,主要形式包括類比、誇張、借用等。 比如《秋風的作用》運用了擬人化的物體手法,將無意中飄過的秋風帶來的遺憾和憂鬱擬人化為我們只是歲月的過客,平凡與平凡,不被許多悲歡離合所糾纏。 再比如在《我也是蚊子》中運用誇張的手法,把“蚊子的翅膀和它扇動的風吹滅了夕陽,星光昏暗”。 比如《我是歲月的星翔》就是用星翔代替歲月,展現作者在歲月的流浪生涯。 這些手法的運用,使詩的形象更加生動突出,也引起了讀者的諸多聯想。 這也是詩人艾青的一句話,“給思想插上翅膀,給感情以衣服,給聲音以色彩”。
時間是永恆的,“歲月賜予我們繁華與冷漠”,每個人活在歲月裡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因為“歲月不會停留”,所以我們要珍惜“一生的風景”。
愛寫詩的作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很多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愛讀詩的朋友也會從書本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學會如何認真對待生活,如何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和迷茫。
作者簡介:陳紅旗,筆名,方媛。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如散文散文寫作,作品散落在報紙、雜誌、網路媒體上,其中不乏獲獎作品,部分入選全國青年作家優秀作品評選《花開四季》和全國青年作家獎獲獎作家作品評選《喲優露明》;被青年作家網授予2024年度優秀作家榮譽稱號,出版散文詩集《時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