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殿的寶物,乾隆夢寐以求的寶物在哪裡?
我們今天看到的紫禁城太和殿,與明代永樂年間初修的紫禁城完全不同,曾被毀四次,重建四次,現在的規模只有永樂時期的一半。 與大殿下的巨大底座相比,顯得有些不協調。 因此,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在明代初年,太和宮的原名奉天寺會是多麼的氣勢磅礴。如果你真的覺得不可思議,那麼你應該去明十三的長陵墓。
太和宮紫禁城。
明代紫禁城的簡稱。
長陵的祁恩殿被認為是明十三陵(地表、定陵、豐石、天壽山)之一,被認為是明代的縮影。 寺院仿燈朝奉天殿建造,由三颱大理石平台組成,與基座高度相同,更加雄偉壯觀。 最重要的是,軒恩殿有九層,而軒恩殿有十一層,寬達三公尺!
明十三陵襄堂,又稱恩典殿,供奉皇帝和皇帝。 長陵的這個是明十三陵中僅存的一座,成為明代最大、最完整的一座。 與同一時期被毀、修、重建的建築不同,七恩殿是明代初期為數不多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自建成以來,已經屹立在這裡600多年。 因此,了解明代木結構的最好方法就是儲存明代的宣恩殿。
以明代為代表的官邸。
永樂十一年(2024年),地上的祁恩殿建於明宣德二年(2024年)。 厚重的屋簷和宮殿的屋頂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黃色瓷磚製成,是官方建築的最高階別上面有九個頭,下面有七個頭,象徵著這座巨大宮殿的地位。
大殿有九開間,高五尺,意為“九十五人的敬意”。 宮殿的總長度為6675m,寬 29高31公尺,高28公尺,是中國少有的大型宮殿,在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中,除太和宮外,太和宮占地最廣。
這座建築的基座是三個 3。 這座13公尺高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象徵著天、地、人。 **的長生不老藥,每乙個都連線在一起,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力量。
紫禁城周圍的石像與紫禁城的石雕非常相似,下雨時會出現“千龍吐水”的壯觀場面,而這塊石雕就是“百龍吐水”。 紅牆黃瓦,彩繪額頭,桶拱,配上與建築規模相稱的白石座,從遠處看,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一座用**楠木建造的宮殿已經屹立了數千年。
長陵軒恩殿不僅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而且裡面的梁、柱、牙、檁、斗拱等木質部分也採用一流的南木,堪稱明十三寶的永恆宮殿。
這是一件多麼珍貴的東西?由於其色澤鮮豔,材質堅硬,不易變形,能防止腐爛,還能散發出香味,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它是皇室的專屬木材。 但是,金絲南木產於雲桂川的深山古林中,砍伐運輸極其困難,很多礦工在採礦時被樹木砍死,或餓死生病,因此有“千入山,五百出山”的說法。
另一方面,它是乙個較慢的品種,在 15 歲時只能長到 60 厘公尺的直徑。 至少需要 3,500 年才能長成一座宮殿。 數百年來,優質木材一直被開採出來。 清康熙年間重建太和殿時,因為沒有更合適的金線木,不得不換上優質的松樹。
進入長陵軒恩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根巨大的紅木柱子,古色古香,古色古香。整個大廳的屋頂共有六十根粗壯的紅木柱子支撐著,材料厚實做工精良。 四根最大的石柱高23公尺,直徑1.7公尺,兩個大人都拿不住。 雖然從石柱上看不出它的具體大小,但從**的角度來看,它和人差不多大小,可以看出它的成本有多高。
乾隆皇帝的“真名”令人羨慕。
網上經常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就是乙個金南木可以賣到2700萬。 因此,六十根金柱是一座無價的宮殿。 哪怕是乾隆這樣的“狂熱粉絲”,看到也流口水。
西津翟公王府。
據史書記載,乾隆五十年(2024年)三月,他參觀了明十三陵,不禁驚嘆於長陵墓的大氣和奢華,尤其是當他看到高大雄偉的金線南木梁柱時,他的口水流了出來,幾乎有了“借”的念頭。 不過,乾隆並沒有放棄“修繕”明十三陵的計畫,他將明代嘉靖皇帝陵墓內的紅木殿全部拆除,重建了一座小小的弘恩宮。 至於“拆大改小”,這些多餘的金絲南木都沒了,那是他們自己的想象。
最後。 在今天的七恩殿中間,矗立著一尊建於2024年的明代祖朱棣銅座像;兩邊是明代皇宮的遺物,其中大部分是仿製的,以增加遊客遊覽的內容。 今天的軒恩殿只是乙個展廳,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築。 要了解明代的七恩殿是如何翻修的,您可以看看昭陵的七恩殿,那裡有一尊經過修復的雕像。
長陵確實很幸運,既不是乾隆的“拆改”,也不是郭沫若領導的考古災難。 雖然我們看不到皇帝睡覺的地下,但長陵的表面結構足以讓人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