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作為“間歇式火炮”的典型代表,其瞄準方法與其他間接瞄準火炮相似,間歇式瞄準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一般情況下,火炮的間接瞄準。
一般來說,火炮的間接瞄準是指目標單位看不到瞄準鏡,安裝前需要計算觀察到的方位角、軌距、高度等射擊元素。 在理想化狀態下,只要射擊元件的引數比較準確,就可以發射大炮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火炮本身的穩定性比較差,後坐力大,容易造成火炮出後位移偏差,所以現代火炮射擊一般需要類似土木工程中使用的“經緯儀”的測量角度儀器(如下圖所示),以輔助構件穩定的坐標系進行精確射擊。
這種輔助測量儀器一般布置在陣地的後方,可以方便地觀察(看到)目標的位置,先用指標精確調整方位角的方向,然後用這種測量儀器瞄準火炮的視線,進行測量角度和劃分, 測量員將測量資料通知炮兵瞄準,瞄準器根據資料與炮兵瞄準器瞄準後方的輔助測量儀器,由於兩者採用相同的角度劃分,此時的火炮射擊線與輔助測量儀瞄準線的方位角平行, 並且能準確射擊。(這裡有點曲折,但確實如此,槍的瞄準鏡對準陣地後面的輔助儀表,槍口是向前的,所以當你實際操作時,你可以觀察到槍瞄準鏡和槍口方向是相反的,而不是瞄準目標,如下圖所示)。
迫擊炮的間接瞄準。
我們上面說的就是間歇式火炮的基本瞄準原理,而對於迫擊炮來說,這種迫擊炮是比較輕的、間歇式的火炮,可以依靠輔助測量儀器進行瞄準,但大多數時候因為測量儀器攜帶不方便,而且因為迫擊炮一般用在戰場前線, 砂漿的測量儀器有時需要設定在陣地前方,容易暴露。因此,在使用迫擊炮時,不需要輔助測量儀器,而是使用兩根杆代替射擊杆(現代可攜式杆一般是兩根粗杆和細桿,攜帶時可以將細桿插入粗杆中,攜帶方便)。 使用時,將桿子插入槍位前方,確定目標位置並用肉眼對準後,將桿子插入地面,將迫擊炮設定在桿子後面的合適位置。 在戰時,它也可以用作使用木棍和其他材料的基準(如下圖所示)。
後面的迫擊炮操作員首先用迫擊炮瞄準前方遠處的桿子,瞄準過程中槍口隨瞄準鏡移動然後用瞄準鏡分割近標記,在區分過程中只調整鏡子而不移動槍口;最後,用瞄準鏡瞄準遠處的標記,然後用瞄準鏡移動槍口;通過這三個步驟,基本確定了砂漿的精確方向。 三步動作的意義在於,第一次瞄準遙遠的基準相當於方位角歸零;進近杆的第二個目的是反轉劃定(你可能不理解這個專業術語,簡單來說,反面就是三角高程測量,從A到B的觀察叫直視,再從B到A的觀察叫反看,這是一種觀察技術);第三步是再次瞄準遠杆,以便將槍口調整到射擊的確切方向。 (當然,如果迫擊炮和目標之間有障礙物,僅用基準無法直觀地看到目標,則需要用指南針瞄準,指南針提供參考方位,然後利用遠近兩極的原理來確定射擊的方向)。
由於戰場環境複雜多變,我們前面講的就是迫擊炮測向的“定時開法”,而這把槍本身作為可攜式火力打擊工具,當然有更多的操作方法(滿足戰時的需要)。 如果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火炮的位置和目標的位置,那麼就不需要基準,不需要輔助測量儀器,直接使用迫擊炮瞄準器就可以進行直接射擊。 當然,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危險的,當你能直視目標時,目標也能看到你,而且容易受到直接攻擊。 當遇到緊急情況,靠近目標時,可以用槍體直接射擊目標,無需任何輔助測量儀器、瞄準具、炮架、底板等工具,這需要相當熟練的操作和豐富的經驗,“師傅”可以在數百公尺內準確擊中目標,如下圖所示:
迫擊炮射程問題。
上面我們已經談到了迫擊炮的測向問題,現在我們再來談談測距問題,現代軍隊基本上都配備了雷射測距儀,這使得確定目標距離變得非常容易:
我們知道,裝置越現代化、越高精度,就越有可能在戰場上受損或受到環境和氣候因素的影響。 測距對於迫擊炮瞄準非常重要,當雷射測距儀損壞或無法使用時,我們仍然需要使用常規的測距方法,這也是炮手的必修課。 眾所周知的用兩隻眼睛輪流觀察的“跳眼法”,由於其侷限性很大,是不實用的。 對於炮兵來說,最常用的是“拇指測距”,伸出拇指後,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估計出被拇指阻擋的目標數量,並計算出目標單位的相應距離。
當然,除了拇指距離測量法外,對於特定距離的目標,還需要用拳頭、手指或手掌來輔助測量角度,並輔以拇指距離測量方法。 總而言之,乙個合格的炮兵需要掌握很多技能和工具才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