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對於60歲的好中國人來說,是乙個特殊的日子。 因為即將告別自己為之奮鬥了40年的三尺講台,合肥錦繡小學校長和同事們將在下午為他舉行光榮的退休儀式,上午,他依舊像往常一樣走進合肥南門小學恆盛***校區,為5名經濟困難學生捐款。
單武民為合肥市南門小學恆盛***校區5名貧困學生捐贈書包和學習用品。
千方百計賺錢,只為讓輟學兒童重返校園。
捐贈前,單武民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課,深情回憶了自己在公益道路上的歷程。 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肥西縣雁甸鄉蘇小學當語文老師,每當看到一些孩子因為負擔不起而去的時候。
當他為了五六塊錢的學費輟學時,他從月薪40多塊錢中擠出錢來養活他們。
我曾在建築工地當過泥瓦匠;在巢湖村騎自行車賣冰棒;加工後的穀物被換成......給巴上街上的糧販單無民說,自己一次能賺到一二十塊錢,這在當時是很累很辛苦的,但每次想到孩子們熱切的眼神,他都會咬牙切齒,堅持下去。
身邊有人誤會他,調侃他是“落入金錢眼中的老師”,但那個“脫掉孔一姬袍子”的單身僕人卻絲毫沒有感到羞愧。
他每年補貼貧困學生的開支,佔他工資收入的一半。 17年來,他攢了1萬多元,資助了近百名蘇小學生完成學業,其中20餘人考上了大學。
學校裡沒有乙個缺人,我吃更多的苦,通過學習改變乙個孩子甚至乙個農村家庭的命運,都是值得的,“面容清澈的單敏敏說,他可能是走上公益之路的初衷。
單敏敏前期走訪困難學生家庭(資料圖)。
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他創辦了合肥市第一家民營公益團體。
2024年,單一土建工程移交合肥金秀小學。 2024年11月,因身體不適被診斷為晚期左腎癌。 在醫院裡,他接受了切除左腎的手術並接受了化療。 乙個原本體重超過140磅的男人,最瘦的時候只有80斤左右,身材走樣。 一方面,單身人士聯絡了一些有愛心的朋友,建立了合肥市第乙個民間公益QQ群——“合肥愛心驛站”。
2024年3月,他將長豐縣棗家鄉雙河小學確定為資助物件,為在校10名貧困學生提供經濟援助,幫助他們的家庭脫貧。
2024年5月,悲劇再次發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膀胱、肺和骨骼。 Shan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術,部分膀胱切除和高劑量的長期化療。
2024年6月至2024年9月,單敏敏從自己有限的積蓄中捐出3萬餘元,籌集30多萬元,為長豐縣雙河小學建設了電腦室、圖書館、校園廣播網路,購置了各種體育器材,對校園進行了整體綠化改造。
單敏敏募集各類愛心基金近50萬元,先後為長豐縣陽黃小學購置各類圖書、體育器材,並搭建了標準化操場向廬江縣潭崗小學、合肥市嘉城小學捐贈課桌椅400餘套為肥東縣左路小學搭建標準化操場,對校園進行整體綠化,捐贈學校學生食堂所有炊具和餐具。
他還於2024年策劃並組織了中國第乙個“兒童歡樂之家”,落戶長豐縣棗家鄉雙河小學。
拼命做公益事業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延長了自己的生命。
你為什麼這麼努力地為公益事業工作?單武民說,像張景蘭老人一樣,是民族道德模範,是中國人的好人,其實很沉迷於做公益事業。 一輩子都是人民老師,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校園,最喜歡看學生天真爛漫的笑臉。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檀港小學捐款,當孩子們看到嶄新的課桌椅時,他們高興地投身於座位上,都露出了無比幸福的笑容,整個校園沸騰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那一刻,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病情,和參加活動的志願者們一樣,感受到了人生的極大幸福!
多年來,無論生活發生什麼變化,單作民始終堅持向“希望工程”捐款,從未停止。 好人有獎賞,不知不覺中,他的身體就慢慢**了。 醫生預測他只剩下不到兩年的生命了,現在單已經經歷了15年的抗癌鬥爭,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周圍的人都驚呆了。
他喜歡做公益事業,每次做,都感到無比的快樂!單無民的妻子周金說:“只要是他喜歡做的事情,我就會全力以赴支援他,我會和他一起做,也會從中獲得幸福。 ”
單世民一直走在公益之路上——參加“中國好人網合肥分會”,向抗戰好人、好人老兵表示慰問;他聯合合肥市一些公益組織策劃並主持公益募捐活動,為扶南縣胡明朗募集資金2萬餘元,募集資金近萬元......袁為武漢思思,在救弟弟時受傷他的慈善足跡已遍及我省20多個縣市,包括金寨縣、霍山縣、佘縣、福南縣、孟城縣等。 他甚至把自己的愛獻給了深山深山的歙縣石獅鄉,以及四川阿壩的藏族小學。 多年來,他先後向社會捐款70多萬元,為慈善事業募集善款近200萬元,並......衣物、被子等生活用品20萬餘件(套)
在獨棟私宅中,記者看到了一系列榮譽證書——“中國好人”、“安徽省十大志願服務模範”、“合肥市道德模範”、“合肥市殘疾人先進個人”、“合肥市雷鋒模範”等。
不久前,單武民擔任合肥市廬陽區金池社群鋁廠小區社群紅管家,向生活困難、病患病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走訪中,他發現小區老黨員趙東來患有腦梗塞,臥床癱瘓,於是定期上門慰問。 公尺粉油等生活用品,被子等保暖用品,老人缺什麼,單身僕人就給。
金池社群黨委書記王文雲感慨地說:“單武民先生半路搬到我們小區,鋁廠的老人們互不相識,但作為中國的好人,他定期走訪我們社群的300名老人,有針對性地幫助慰問2至5戶極端貧困老人。 ”
合肥通客戶 合寶記者 戴曉華 通訊員 譚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