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不僅向中國提供了大量貸款和裝備,還派出試點部隊赴朝作戰,對我軍取得最後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蘇聯支援志願者的**中,最著名和最強大的是“喀秋莎”火炮過去,我軍用喀秋莎炮等火炮轟炸美軍陣地,齊射後,美軍陣地只剩下兩個人。
火箭炮齊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喀秋莎”炮兵是我軍唯一的王牌,我軍在以往的作戰中就深知裝備的重要性,雖然我軍起點低,但通過技術人員的緊追,我國也掌握了相當多的科研技術。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士兵想出了乙個國內的“秘密**”。美軍在遭受我軍一輪轟炸後,被“炸毀”,一度以為是志願軍把“喀秋莎”火箭炮帶回了戰場。
解放軍早期的火箭炮。
事實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有乙個清醒而明智的清朝,意識到了建立軍事企業的重要性,在上海製造局建成後,中國有了第乙個大規模的現代化軍火庫,越來越多的軍火庫開始出現。
然而,在清朝滅亡之前,這些軍火庫的技術水平很低,質量不好,大量原材料是從國外進口的。
* 中國政局混亂,軍閥紛紛爭鬥,軍工拿不到發展空間和發展經費,雖然比清朝的軍工製造業更專業,但在技術和制度上沒有突破。
兵工廠。 直到抗戰後期,我廠才能夠自主生產出各方面都符合使用標準的火炮
沒有能力發展成熟、先進、效能優越的國家,只能被動地挨打,因此中國在國內研發領域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精力。
經過人民的不懈努力,解放戰爭時期,我國已經擁有了大量的軍火庫,這些工廠研製的各類軍火庫進一步增強了我軍的戰鬥力,勝利軍功勳章也占有一席之地。
這些軍火庫的技術人員很清楚無論是一度研發,還是軍工發展,都不能急於求成,否則結果很可能與您的期望相反。
力爭成為安全專家,在日常研究中一步步積累技術,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習國外開發技術,並在分析後尋求創新方法,在腳踏實地的不懈探索中,專家們真正通過成熟的技術成果研製出一門火箭炮A3型102公釐火箭發射器
軍火庫裡的工人。
我軍專家與52軍廠合作研製國產火箭炮,A3 102公釐火箭炮研製成功並量產。
火箭炮主要依靠內部發動機提供的推力發射火箭彈打擊敵人,A3火箭炮內部結構簡單,發動機不易出現故障問題,可靠性強,是實戰中的A3火箭發射器靈活性如果需要修理,那麼操作簡單即可拆卸維修,在飽受戰爭蹂躪、險惡難耐的戰場上,優勢突出。
解放軍火箭炮部隊。
A3 102mm火箭炮分為505式火箭炮和506式火箭炮,前者採用鉚接炮架,後者採用美國M3 M3A1高射炮炮架,可擊中5公里外的目標。
A3 102mm火箭發射器一次性打擊力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發射間隔,火力強勁,非常適合壓制敵方火力。
火箭炮開火。
這種火箭炮所用火箭的中心線可以稍微偏轉,利用氣體推進和旋轉,在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在地面上排成一排,然後直接點燃發射。
但是,以這種方式發射的火箭自然會犧牲部分打擊範圍,最好在距離敵人一公里以內進行打擊,點火人員也要注意不要被火箭發射產生的“廢氣”燙傷。
志願火箭炮陣地。
102公釐火箭發射器不僅不受使用方式的限制,而且可以適應各種戰場地形不管是平地、高山、叢林還是戈壁批量生產後,我軍立即將其運往戰場,以抵抗美軍的侵略,並援助朝鮮對付美軍。
102公釐火箭炮雖然屬於國內**家族的“萌芽新兵”,但當時的志願軍與美軍裝備差距太大,不能只靠蘇聯協助的蘇式**作戰,因此我軍第39軍在火箭炮營中裝備了9枚102公釐火箭彈並使用了它們雲山之戰中間。
志願火箭炮射擊。
由於這是一項山地作業,因此A3 102mm火箭發射器的出色機動性開始發揮作用總重量輕,可快速拆裝,戰鬥機可以將其拆解成單獨的部件並運送到前線,並使用火箭發射器單個外殼的重量不超過20公斤以我軍當時的運輸能力,能夠迅速向戰場發射足夠數量的火箭彈。
A3型102公釐火箭。
萬事俱備,在指揮官的命令下,美軍陣地被強大的火力覆蓋,美軍沒想到火力一直不佔優勢的志願軍,竟然能搬出這種能自爆的大殺傷力,除了猜測是“喀秋莎”火箭炮結束了, 只能認為這是我軍請來的新型“秘密**”。
在隨後的戰鬥中,我軍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劣勢A3 102-mm火箭發射器與喀秋莎火箭發射器一起使用這種機動性強的火箭炮,在作戰環境惡劣的戰場上,為我軍贏得了諸多優勢。
志願軍士兵。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A3 102mm火箭炮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63型107公釐火箭炮兵,仍然活躍在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戰場上。
中國並沒有停止公升級,還成功研製了107號火箭磷鋁燃燒彈,與這款國產火箭炮配套使用,具有更強的戰場適應性和打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