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等部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實施細則(修訂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備受關注2版本 0 終於出來了。 記者注意到,與“跨境理財通”1相比版本 0、2版本0在投資者准入條件、參與機構範圍、合格投資產品範圍、個人投資者額度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公升級。 業內人士認為,“跨境理財通”20版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提公升“跨境理財通”的投資熱情,促進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降低門檻,提高配額
提高投資便利性
根據《徵求意見稿》,跨境理財通2版本0將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參與業務試點的便利性,更多的投資者將分享到這一政策紅利。
一是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 具體而言,內地投資者參與“南向通”的門檻已由“連續五年”下調至“兩年”。 同時,新增“本人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作為家庭金融資產准入的替代條件之一。
二是適當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將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由1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 如果個人同時通過銀行和**公司參與試點,則兩個渠道各有150萬元的額度。
業內人士表示,降低門檻、提高配額,回應了市場預期。
券商人士表示:“額度的增加將大大促進'跨境理財通'業務的活躍。 “目前,香港市場的無風險回報率可以達到5%左右,對內地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對南向通的額度需求很大。
內地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南向通”部分投資者正在使用“頂網”的100萬元額度,提高額度上限的需求更加迫切。 “近期香港的存款產品比較吸引人,有客戶希望增加南向通的額度,投資香港的存款。 如果個人額度提高到300萬元,那麼單個客戶獲得的收入也會更高。 ”
多方位的“擴張”。
新成立的券商將參與試點
符合要求的新**公司作為主要參與者,此前一直擁有較高的市場話語權。 《徵求意見稿》增加了**型企業參與試點的情況,並明確了企業參與方式及相關業務安排。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此前,'跨境理財通'在銀行體系試點,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偏好更穩定的理財。 不過,也有不少投資者對高收益投資有需求,券商對高收益、高風險產品的投資建議更為專業,與跨境理財通的業務版圖相輔相成。 ”
一位香港券商從業者也表示:“券商公司在市場中運作,具備自主研發設計產品的能力,同時擁有多元化的理財產品,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效的投資管理組合。 作為跨境理財通的參與者,新成立的券商不僅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交易便利,降低了投資成本,幫助投資者保值增值資產,從而實現跨境理財通的預期政策目標。
在參與機構的同時,也有可投資的品種。
根據《徵求意見稿》,將擴大“跨境理財通”合資格產品範圍。
在“北向通”的投資產品範圍內,將增加內地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 同時,“'R1'至'R3'風險等級”的公開發售**投資**範圍將擴大至“'R1'至'R4'風險級別”公開發售**投資**,不包括大宗商品***
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北向通”投資將覆蓋大部分內地公開發售**。
對於那些能夠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且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港澳投資者來說,這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有權利的公開發行選擇,且當前A**市場投資價效比凸顯,將滿足港澳投資者通過“跨境理財通”配置A股公開發售的需求,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為A**市場吸引更多的配置資金。廣發**相關人士表示。
及時響應市場需求
促進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跨境理財通“2版本 0 的發布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歡迎。
隨著“跨境理財通”試點的不斷深入推進,“跨境理財通”的參與人數和投資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為粵港澳大灣區財富金融業務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是中國首個面向個人投資者的金融互聯互通機制,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
今年以來,參與“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數量和資金匯出規模均大幅提公升。
截至9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共有6萬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跨境匯款和轉賬金額達67億元。 其中,自2024年起,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新增1家9萬人,同比增加40人1%;跨境匯款和轉賬金額為448億元,同比增長41次。
同時,隨著試點業務的深入開展,市場主體對擴大參評試點機構的範圍、產品範圍和額度需求旺盛版本 0 應運而生。
例如,《徵求意見稿》細化了跨境宣傳銷售指引,新增了境內銷售代理機構和國內合作機構可以開展的跨境宣傳銷售活動。
一位銀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此前跨境業務發展比較有限,內地銀行無法去港澳做產品推廣,據2版本 0,跨境業務空間更大。 ”
GF**認為,此次“擴容”將有助於吸引更多投資者利用“跨境理財通”實現多元化資產配置,加快大灣區理財市場的發展。 同時,也將提公升“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市場吸引力,有利於進一步發揮“跨境理財通”在促進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方**記者 唐柳文、張彥、陳穎、李華蓮.